这里不仅有明星往事、音乐经验分享,同时更记录下了一个笔尖直指社会的词作家眼中的众生百态、时代变迁,以及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感悟,带给我们诸多人生启迪。
很多人知道刘卓辉这个名字,都是从BEYOND歌曲磁带附着的歌词单上,磁带封皮有黄家驹等四人造型各异的头像,却没有刘卓辉的模样。但无论如何,刘卓辉的形象终归还是定格在了黄家驹和他的乐队的“光辉岁月”里。
先前对刘卓辉的无视,大半因为消息不够全面,而黄家驹的歌又是那样出众以致掩饰了刘卓辉为其他歌手写的歌曲的光芒。好在眼下这本《辉常伤感》,它不只是歌坛回忆录,还旁及娱乐界的往事以及作者的生活片断和感悟,可以说是对逝去日子的全面回望,能让人对刘卓辉多一些认识,走出单一的BEYOND乐队御用填词人的定位。
没错,刘卓辉和黄家驹可以称作顾家辉和黄沾之外的香港另一个“辉煌”组合,刘为BEYOND乐队写《灰色轨迹》、《大地》、《农民》、《长城》、《逝去日子》和《谁伴我闯荡江湖》等歌词,至今仍在传唱不止,堪为经典。但同时,刘卓辉并非只依附黄家驹的乐队,他还为黎明、张学友等人写词,更主要的,他还是个音乐制作人,一心打造唱片品牌,并推出艾敬和校园民谣等成功唱片。他的视界,亦不是限定在香港这个岛屿一隅,而是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来回飞奔。
人在两岸三地穿梭,让刘卓辉认识了很多人,也看到了很多事。崔健、罗大佑、苏芮、黄舒骏、齐豫、费翔、甄子丹等娱乐圈的人物,都和他打过照面,有过交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卓辉便对刚出道的崔健和罗大佑大为推崇,并专门为文,介绍其风格及特色。此外,他以音乐人的身份,对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的音乐风气和格局作全局式的扫描,指陈三地的得失、优点及不足,颇有大的视野和不俗的见地。而他写十九岁的甄子丹的文章,亦不是常见的八卦路线,它不只交待了甄子丹的身世,同时将电影的表现形式和东西方的武术之不同款款道来。
无论如何,刘卓辉以歌词特别是BEYOND乐队御用填词人的身份名世,其对歌词的在意程度自是非同一般。之前我们听歌曲,特别是粤语歌,往往不求甚解,对其中的字词发音和内容及意义不多深究。所以,早前《三联生活周刊》称黄家驹的歌曲是心灵鸡汤实在不能苟同,因为个人几乎是很少看粤语歌的歌词的。但这样显然也不经意地伤害了刘卓辉之类的作词人,而在刘眼中,歌词的意义要比我等认为的分量重得多:“歌词的存在,对于听者了解歌曲所传达的讯息,以至产生的共鸣,都远较纯乐器演奏的歌曲为大。没有歌词,也不会出现唱歌这种比说话更富有感人力量的语言。”
刘卓辉称不太喜欢情歌,希望写一些有内涵和社会意识的歌词。他批评香港流行音乐缺少思想,只是在无聊的情歌中翻来覆去。看他给BEYOND乐队填的词,“围着老去的国度,围着事实的真相,围着浩瀚的岁月,围着欲望与理想”,“千秋不变的日月,在相惜里共存”,“面对抉择背向了初衷,不知不觉世故已学懂”……可算是喧嚣世俗的香港歌坛的异数。他认同摇滚乐的社会价值和功用,动手给摇滚歌曲做起词来,确然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