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作“走心”,作品才会暖心
  ■何勇海(职员)

  热情侠义的男生贾里、善良爱幻想的女生贾梅,这对诞生于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笔下的双胞胎兄妹,20多年来成了很多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校园经典形象。据少年儿童出版社透露,与贾里、贾梅相关的8部系列丛书累计销售近500万册,完整版“贾里贾梅大系”(少年儿童出版社)也于2014年下半年亮相。评论界认为,贾里、贾梅系列作品多年来畅销,皆因创作走心。(2月10日《文汇报》)

  “走心”意为经心、专心。创作走心的作品,其文学魅力在于,一方面,在这个充满喧嚣骚动的文艺创作时代,为文学界营造了一种健康的文学生态,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创作,而非功利创作。在业界就会具有良好的口碑效应,就极有可能拥有灿烂的未来。就像贾里、贾梅系列作品,被评论界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不畅销才怪。

  另一方面,走心之作是有灵魂的好作品,其审美意义和阅读价值非同一般,自会成为读者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那些走心之作,人物形象真实、鲜明、生动,内容充实、饱满、精彩,写作技巧得心应手,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就像贾里、贾梅系列作品,其核心人物就被读者称为,不仅是孩子眼里的同龄人,也是嵌入心灵的灵魂伙伴,怎会不受读者喜爱?

  读者需要更多的走心作品,也在呼唤更多的走心作品。走心的文学作品于读者而言,是拓宽眼界、涵养精神的“加油站”,是了解社会生活与文化状况的“瞭望哨”,是提升人文素质与文学修养的“登高台”。因此,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为读者不断奉献出积攒希望、颐养深情的好作品,应当是写作者不能懈怠的本分,也是写作者需要终生面对的挑战。

  仅拿儿童文学来看,小读者们就需要更多的走心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儿时期是每个人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打底色”时期,过了该年龄段,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故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扮演好“引路人”角色。正如作家曹文轩所说,“儿童文学是为未来打底子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品质如何,将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影响。

  写作者如何才能创作出走心之作?首要的是,在创作中去除功利心态。文学创作一旦变得功利,就会变得浮躁,急功近利地进行机械化写作、快餐式成书,难以在思想上、艺术上谋求深度和力度。要想写出走心之作,必须拒绝浮躁,远离功利,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知道,停留在浅表的写作会写出速朽的东西。

  创作者还要深入生活,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走出书斋,走入社会,接一接时代的地气,挖一挖生活的富矿,创作灵感就会鲜活起来。若丢掉生活环境这个文学土壤,作家只能是“坐家”与“空想家”。像作家秦文君,不少孩子发出如是感叹:“这个作者好神奇,她竟然知道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其作品之所以对小读者的喜忧产生共鸣,正缘于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众出版
   第03版:教育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业出版
   第06版:书业O2O
   第07版:民营与网销市场
   第08版:60年·20年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非小说
   第15版:书评·综合
   第16版:书评·综合
电视读书栏目:生存边缘挣扎和突围之路
文坛新数字
精彩导读
第一时间书
创作“走心”,作品才会暖心
“陈墨评金庸系列”面世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13创作“走心”,作品才会暖心 2015-02-27 2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