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纸张,网络的虚拟性让文学世界日益失去安全感。在这个背景下回头反思我国的原创文学网站,不难发现,这些网站一直以来所做的努力,就是在对抗不确定性与寻找可依靠性之间不断作出平衡。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洁主持推出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数字出版研究项目相关成果Researchonthe
StatusandOperatingModeloftheOriginalNetLiteraryWebsitesinChina(《中国原创文学网站现状和运营模式研究》)刊于美国《出版研究季刊》(PublishingResearchQuarterly),该成果原文为12万字研究报告,短篇中文报告收于《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作者意在指出,依靠点击率和阅读量来体现价值的网络文学,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无法避免成为商业营销中的一员。原创文学网站作为网络文学载体和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一环,天然地具有文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
作者经过大量的数据搜集和调研,通过分析归纳法,对我国主要原创文学网站的运营模式进行了一次地图式的导览,分为“以作品版权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以广告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和“其他模式”三种。其中,作者对于版权营销的前景十分看好,并将其作为网站运作的主要参考模式:对版权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售卖。以首开风气的起点中文网站为例,其一部分作品实行VIP收费会员制度。这种VIP制度已经可以看做是网络文学“线上”出版模式之一。此外,与实体出版合作,将网络文学变为纸质图书,或依托手机WAP无线增值服务进行手机阅读业务的拓展,以及开发其他周围产品,如影视、游戏等,都是值得借鉴的运营方式。
作者在此提出原创文学网站的两大运营特征,一是“网站商业化倾向日益加重”,二是“盈利模式从免费到收费”。网络写作的低门槛吸引了大批写手入驻网站,他们聚集起来的最原始动力却并非商业盈利,而是源自于兴趣、交友、娱乐等无关金钱的目的。逐渐地,他们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在创作中尽可能添加言情、魔幻、悬疑等深受大众青睐的元素。由此可见,尽管原创文学网站不以盈利为初衷,但其中所蕴含的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却与商业机制不谋而合。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无限放低姿势迎合读者,才能打开原创文学网站的新局面。作为理性的出版研究者,作者始终坚持着文学的底线与价值。
陈洁长期以来对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问题十分关注。同样,在原创文学网站中,版权问题也是飘荡在其上空的“幽灵”。数字化带来了信息收发的便捷高速,但也不经意间滋生了盗版的生长。正如作者所指出的,网络文学盗版问题源于读者免费获取网络资源的思维惯性,因而,培养读者从免费到有偿的阅读意识,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不断改进技术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数字水印等,才能让原创文学网站得到可持续运作。“盗版与反盗版势力的矛盾已经明显化,(原创文学网站)未来的发展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矛盾如何解决。”作者对原创文学网站的版权问题既清醒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