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茜
张艺谋文学策划周晓枫近期推出《宿命:孤独张艺谋》,这是她旁观张艺谋生活8年来的沉淀之作,除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内容爆料,周晓枫更写出一个在宿命中沉浮的张艺谋。
关于张艺谋与张伟平这对曾经的黄金搭档分手的内幕,张艺谋一直隐忍不发。但随着周晓枫的《宿命:孤独张艺谋》一书的推出,“二张”分手内幕首次公之于众。更有媒体根据该书内容总结出“张伟平十宗罪”,分别是:挑拨张艺谋与巩俐的恋情;拖欠张艺谋片酬;虚报电影投资,虚构赔钱说法;张伟平非实际投资人,以恩人自居;干涉张艺谋电影创作;说话得罪人,直接要求张艺谋不和高仓健来往;私自出卖《金陵十三钗》电视版权;新画面“争子”,倪妮、周冬雨等经纪约受影响;设圈套拴住张艺谋;策划爆料超生事件。
周晓枫2006年起任张艺谋文学策划,作为事情的第一旁观者,她客观犀利地记录“二张”从亲密无间到分道扬镳的全过程,对此分手,周晓枫评价说,张艺谋的爆发难以修复。周晓枫认为,简单的一句“交友不慎、遇人不淑”难以解释。从二张身上,人们可以说看到传统社会的温良恭俭让,与商业社会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存在巨大的冲突;从他们的个案上分析,两人之间,是人性中两种弱点的相遇,互为催生的化学酶,效力倍增;这是极致的相遇,导致极致的效果。
在爆料之外,周晓枫还从张艺谋这个人出发,将他的工作、家庭、事业、兄弟、朋友、恋人一一进行梳理、描述,卸下张艺谋名人的光环,为读者呈现一个在宿命中沉浮的张艺谋。周晓枫深度还原张艺谋极端的悲剧性格:创作勤奋,一丝不苟;生活糊涂,逆来顺受,姑息养奸;盛得下神明也装得下鬼怪,周晓枫认为他是优点突出,缺点也赤裸裸的人。对于周晓枫的文字,张艺谋说写得“准确”,让他颇受震动,觉得“刀刀见肉”“就像照镜子一样”。张艺谋感慨,难得找到如此贴近他本人的描述。
在新书预热新闻发出后,媒体一片“声讨”、“算账”、“揭露”之声,对此,该书宣传负责人刘冲认为如是理解违背了作者出书初衷,正如书名——《宿命》,周晓枫想说的是张艺谋本身的悲剧性格造成现在的境遇,书中对二张的分析、张艺谋处事、幽默、孝顺及其个人友情等方面都有展现,写二张交往细节也是为了证明导演的性格缺陷。
对于周晓枫新书中的爆料,张伟平所属新画面公司发出声明,称要欲聘律师起诉。事实上,在撰写该书时,周晓枫就明白自己承受着的巨大压力,但她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说,“我最大的痛苦,不在于敌人造谣,而在于我的朋友知道真相而保持沉默。”她认为长久以来,张艺谋一直委曲求全,但在2014年张艺谋缴纳700余万超生罚金的那一天,她选择打破沉默,并以尽量诚实,不回避,不夸张,不编造的态度来写作,并欢迎由此产生的质疑和监督。她认为,张艺谋身上融合着剧烈的矛盾,他的沉浮,他的明亮与黑暗,他的得意与辛酸……在张艺谋身上所发生的悲剧、喜剧和闹剧,一切,不仅属于他的个案,也是我们生存这个时代的某种侧证。对她来说,这本书不是为了张艺谋,而是她从业8年以来对自己的交代。
3月2日,周晓枫经由出版商为本报记者发来千余字《答记者问》,就诸如是否专门针对张伟平写作、是否经过张艺谋授意和授权等问题作出回答。周晓枫说,书名是《宿命》,不是《宿敌》。如果《宿命》就是挑衅之书,那它没什么价值。但她写的是张艺谋的性格和命运,张伟平和其他人物一样,只是刻画张艺谋所需要的素材。她在书中对张艺谋和张伟平都有批评,也都留了分寸。书里涉及的人物众多,之所以有姓名、时间和地点,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去查验真伪。同时,她已准备好了物证和人证,随时听候法庭的传唤。周晓枫坚称自己写作的独立性,说自己上任张艺谋的文学策划之初,就立下戒律,要保持独立性和个人判断,不做张艺谋的附庸。也因此,直到她把完成的样稿交给张艺谋时(那是为保准确,请他核实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是否无误),张艺谋见到纸上的十几万字时很惊讶。但对她的评价,甚至讽刺和批评,周晓枫说张艺谋没有作出任何调整和修改,因为张艺谋渴望创作自由,也会尊重她的创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