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是放弃,只是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彼此做最好的自己。
和家长交流亲子共读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孩子缺乏想象力,比不了外国的小朋友。真的是这样吗?想象力的缺乏难道真的分地域、分国家吗?未必。或许在我们看来,孩子出生,先天各种条件已然无法改变,但是,对于孩子的心智成长来说,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去做哪些,以及哪些不能做,我想,这些后天的影响必然十分巨大。
说到想象力,也许太多的中国家长尚不知道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即使知道,或许也不清楚如何去激发孩子自由想象……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做好自己,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有着我们未曾看见的魔法。我想,很多图画书创作者也在不倦地探索,让更多的大人走近孩子,走近这样的魔法吧。出版《动物园》,我也怀抱这样的期望。
带着孩子逛动物园,对很多家庭来说,并不陌生。在那里,孩子看到了许多他们只在书上见过的动物,我们也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欢乐的家庭时光,不过,我们应该未曾像《动物园》里的爸爸妈妈那样,“放手”让小女孩去玩耍,也似乎从未在意孩子如何与动物交流,哪怕只是眼神。太多时候,我们担心的是孩子有没有饿着渴着,孩子是不是安全,或者衣服有没有弄脏……
只是这样,我们怎么走进孩子的世界?只是这样,我们又怎么学会让孩子做好自己?只是这样,我们当然不知道如何激发孩子去大胆想象、自由驰骋!图画书作家苏西·李给了我们这样的时空,在她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想象。
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动物园,不过,在爸爸妈妈没注意的时候,她跟随一只孔雀踏上了一次神秘的动物园之旅。一方面,大家走过的地方,没有看到本应见到的种种动物,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惊奇,面无表情;另一方面,小女孩踏上了一次神奇的动物园之旅,她和各种各样的动物开心地玩耍。故事就这样在现实与想象之间交叉进行,等到急坏了的爸爸妈妈找到小女孩时,他们在动物园的一天也即将结束。离开动物园的时候,小女孩玩累了,满足了,我们都相信,在她的记忆里,动物园的一天,精彩无比。
故事里的放手是一次意外,可是,正是现实里的这次意外,让小女孩有了自己独处的空间,也让故事之外的我们跟着她的步伐,走进想象的世界。苏西·李谈及这个故事时说,“走进了动物园,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视角,他们也知道怎么和动物交流,和动物交朋友”。所以,她创造了这个小女孩,并让她的视角在纸上一览无遗。
其实,只要仔细阅读,我们还会发现,这次意外带来的惊喜远远不止如此。小女孩需要自己的空间,动物园里的动物们何尝不需要呢?第一次看到封面,大猩猩的家几乎让我喘不过气,画家用细细的线条给了大猩猩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再看前后环衬,牢笼里外的世界天壤之别,一个灰暗无边,一个缤纷无限,难怪动物们会有这样生动的举止;到了正文部分,我们看到的,便是画家一次又一次的特写,一次又一次的暗示,没了空间,动物们选择了逃离,也才有了和小女孩嬉戏的瞬间。无论是小女孩,还是这些动物,有了空间,才能做好自己,才会让我们看到这样的自由洒脱,这样的绚丽缤纷。看到这样的画面,谁不为之惊艳?看到这样的画面,又有哪个小孩不想跟着小女孩和动物们玩耍、飞翔?
有时,放手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对吗?
我想,作者也是在鼓励大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到孩子的想法,给点时间,自然就好。放手,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家长,只是需要这样的过程来学会放手而已。当然,我们都清楚,放手不是放弃。只是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彼此做最好的自己,父母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放手之后的世界会怎么样,我想,只有陪着孩子一起,去想象,去尝试。
愈是优秀的图画书,留给我们的回味愈是丰富甘醇。《动物园》里的精彩,肯定远非此时我分享的这些点滴。选择这样一本好书,对我来说,开始的开始,只是因为循环往复的心动——属于孩子们的自由想象,无比美妙!这样的无比美妙,我期待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