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珊,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依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现任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特梭利体系幼儿园老师。研究专长包括儿童发展、儿童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
不管你是一个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你确定你现在要孩子主攻的知识或努力培养的价值观,适用于十年后吗?我想你不能!许多现在热门的工作,在10年前还不存在,比如说网络设计师;许多现在成为主流的价值观,是10年前被人忽视的,比如说团队合作能力。
身为父母的你,不管是30岁、40岁、或者50岁,你确定你真能平平安安的,陪着孩子一路长大成人吗?我想你不能!人生的路,有它可预测的轨道,比如说念完书后找工作;但人生的旅程,也有太多的意外,而那些意外有更多是伴随着挫败、失望、伤害、困顿而来。甚至,不容你选择的,你有可能必须提早,就与亲爱的孩子告别……
我们这个年代的父母,有更多的双薪家庭,有更长的工作时间(有了手机,下班时间等于是无限定地的延后)。不但要忧虑自己的工作,还要担心能源愈来愈少,孩子的生活竞争愈来愈激烈。网络、科技的进步,并没有让父母乐观的看见未来,反而让许多父母觉得孩子更需要学这个、补那个,不然就跟不上时代了。家长焦虑,假如不会影响孩子,那还好办,但事情却没这么单纯!
与不同的父母对谈了十几年,有一个让我困惑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对“如何当父母”这件事,并没有愈来愈清楚,尽管教养的理论和著作是数百倍的增加。有时,在演讲完后,我倾听着父母的问题,我好心疼。我心疼着那一个个排着队问我:“老师,我的孩子不愿意吃饭、不肯睡觉”等各式问题的爸爸妈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看了那么多教养书后,不但增添了许多焦虑,也失掉了自信和常识?
所以,我们不可能看遍所有的他人智慧录,基本上,那太庞杂,也有太多的假设了,多到我们无法消化。没有消化,就会搅乱我们原来的教养系统,那单纯的,我们要带孩子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他看重自己;他关心他人;他为社会谋福利。
换言之,也就是让我们回到原点去看,去看“个人”,去看“人和他人”的关系,去看“人与环境”的位置。从这个起点,或许会让你在教养的路上,找到比较合人、合时的指南针。而这些指南针上的坐标,至少会让你少焦虑一些(为孩子担心,是天下父母无法避免的亲密负担),不会让你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不会让你一定要确定未来的路。因为,未来的路,是不确定的。
你能确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孩子,不管未来的路是平坦,还是布满荆棘,我都会和你一起走。”怎么走呢?带着他,长大!“带”这个字在它的原始意义,是表示束在腰间的带子和用带子的两端打成的结。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他有责任(也心甘情愿的)去引导,去教诲,去信任,去无条件的爱;去把家庭价值,像编织腰间的丝带一样,细细的编入孩子的未来里。而那条丝带所打成的结,就变成了你和孩子间,那永远的、无可取代的亲情。所以,让我们带着孩子。
我把多年来的幼教工作记录、心得和体验梳理进了《带你长大》这本书里。
我也和你一样,我希望我的儿女能进最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会不会进去,我真的不在乎。因为进不进名校,与他们会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没有因果关联性。我更在乎,也始终相信,孩子会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成为一个独特的、有用的人。尽管现在有限的我仍看不见,但我要相信他们,他们会自己找到路。
而在他们找寻的过程里,我会是那鼓掌最大声的人、最心疼的人、最有耐心等待的人,那看着他们高飞却还是默默拿灯守在家门口的人。这是我在不确定的未来里,给我亲爱孩子的唯一确定——我会带你长大。(该文为作者自序,有删节)
《带你长大》李坤珊著/海豚传媒策划、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3月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