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华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拉开了企业国际化运营的大帷幕。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凭借高质量、高技术、高精尖的中国工程,铸造强国“元”力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易经》中,“元”被认为是万物创生、化生、起源的起点,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实力正在被强大的企业和庞大的市场所定义,中国工程实力铸造了强国“元”力量。
大地沧海桑田,历史变化万千,我们感知人类文明走向、国家发展道路的方法多种多样,哲学、历史、文学、科学、工程……所有现代文明创造的新生成果,汇聚成了一条气势恢宏的时代江流,川流不息,奔腾向海。于是我们弯下身,从河中汲取点滴浪花,让它们在阳光下映射出人类风云历史的一个个鲜活镜头,《强国重企》就是万千浪花中涌现的绚烂一朵——从企业的发展史切入,管窥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文明观察视角和理论分析维度。
站在中国基本国情的立场上,作者对“世界一流”进行了深入思考: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满足国家需要、惠及世界发展、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一流企业,而不是得到某些国家的认可;我们需要的是世界一流的强大竞争力和不被“一剑封喉”的国家安全,而不仅仅是世界500强的荣誉榜单;我们需要的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进步,国家扎扎实实的发展,人民切切实实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世界一流”这四个字。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战略机遇期。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世界组织都无法离开中国影响力而讨论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中国具有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国家优势、市场优势,经济规模和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条件。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更加紧密契合国家战略。中国政府有着比企业、市场、社会更宽阔的全局视野,能够根据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多重需要,有重点地推进主业相近、业务互补的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推进了世界级的大工程的建设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领域,彰显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公信力、行动力和组织力。经过持续多次的深化改革,中国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孕育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行业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群体创造的发展奇迹,并不只是依赖于国内市场规模的“大”,也有全套产业体系和各国产业环节的“全”,更有产业层次和生态的“丰富”。
重大工程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名片,更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平台。建设世界一流工程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工程,需要用工程思维统筹推动,通过建设重大工程培育强国重企,利用企业优势和市场规律代表国家形成并传承建设运营重大工程的能力,参于国际竞争,培养工程人才,高效整合运用国家资源,通过培养一批具有行业引领能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推国家强盛崛起。
展望未来,重大工程对人类和世界发展的影响作用和推动力量越来越大,全球即将进入一个由重大工程主导变革、引领发展的时代。书中分析道:从工具到工程再到重大工程,从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到改造人类自身,从有形工程到无形工程,从无生命的无机工程到有生命的有机工程,从举一国之力到举多国之力再到举全球治理的世界级重大工程,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工程科技革命和理念变革正在兴起,重大工程正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和思想观念,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范式,更成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沃土和打造强国重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