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以来,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的融合成为新热点和新趋向,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研讨。这其间,前不久举办的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研讨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所传递的信息为研究提供了未来趋向,也为实践提供了现实模型。
这一场开在温州的专业性研讨会,清晰地展示了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发展中优质的“协同”属性。会议由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乐清市人民政府、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温州大学教育学院主办。这种聚合,不仅有利于探索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的示范典型,还将助推温州打造国际化研学旅行示范城市。同时,“四方协同,实践育人”不仅是这场研讨会的主题,也是温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主线。这一点在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会上所作的分享中,有明确的表达:温州全面布局“研学一盘棋”,精准落子“研学关键棋”,全力下好“研学先手棋”,坚持政府统筹,系统构建研学实践推进机制;坚持学校主导,全面深化研学实践课程改革;坚持社会协同,聚力推动研学实践规范发展;坚持家校联动,合力推进研学育人落实落细。
对于研学实践教育的温州探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王新立在肯定中特别提出,希望各地充分认知到新时代对研学旅行提出的更高目标和要求,全力支持构建多元的研学体系,进一步落实研学在育人改革中承载的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朱国清期望,社会各界能通过会议广泛交流,对研学实践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有更全面的思考和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浙江研学旅行规范、专业、深度发展。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与指导中心主任、温州大学孙芙蓉教授在名为《浙江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进展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中谈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在省域层面形成了“制度先行、店面结合、多部门多层级联动推进研学工作”和“高校参与、以研促建、团队高水平开展研学研究与指导”两个鲜明特点。基于以上特点,其中心成立以来即充分调动校内研究机构提供的配套支持和政府智库资源,积极构建省研学中心、温州大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学院“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不难看出,协同、多元,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研学实践教育的保障性、拓展性发展基因,以浙江省研学实践教育的表述和实践为参考,各方如何在明确的定位中准确、科学地发挥各自功能,在一定阶段内仍是研究课题,也是实践课题。
如果说“一盘棋”是大思路、大模式,那么此次会议重点锁定的“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则是新思路、细接口。在这次研讨会上,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邀请组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校科研机构、全国性研学机构与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各地中小学与教育行政部门,围绕“推进劳动教育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举办学术峰会,邀请国内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的研究学者王晓燕、余宏亮、曲霞等20余位学者,从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理论研究、推进劳动教育的研学旅行以及研学旅行导师等方面展开探讨。其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从动因方面解读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之间的融合点:相同的教育本质、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以及教育现场的强烈诉求。她提出研学实践与劳动教育今后的融合发展应当从理论、载体、课程、识字、管理、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孙芙蓉的“浙江省劳动教育类研学旅行课程调查报告”则从认知维度、课程维度、评价维度、识字维度以及保障维度进行分析、展示,其量化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22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的问卷调查,质性数据来源于该中心对6个基地和营地的实地调研访谈。孙芙蓉特别从共同体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等方面具体提出劳动教育类研学旅行在未来发展中的问题和思考。此外,从学术峰会的三个平行分论坛——“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推动劳动教育的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研学实践指导师专业素养及发展”来看,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育管理者、实践者在理论研究、特色实践方面实现了一定积累,这反映出目前研学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热度,以及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的需求点。(吴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