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7:书评/财经·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者为王
  ○张小平(书评人)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并将这种混沌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而在互联网界,金错刀先生似乎也察觉到这种“蝴蝶效应”。他在其新书《微革命》中提出:微小的创新会引发一场颠覆世界的革命。

  按金错刀的理论,老子应该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微革命家”。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老子就在《道德经》的开篇中提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玄”字的本义便是精微的意思。老子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互联网界,新浪也许不是“微创新”的最早实践者,却在近年来强力推出的微博中,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新浪微博以其140字之“微”,完胜新浪博客的宏大叙事。短小精悍、图文并茂、交流方便,这种形式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下日益碎片化的时间和精力分割。他们无法忍受长篇累牍、汪洋恣肆、铺天盖地的宏大叙事,而更倾向于浮光掠影、电光火石、一言蔽之的轻松与惬意。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下,正有一大批如新浪微博一样的企业或产品,仿佛一群颠覆世界的创新杀手,却能够以小博大、后来居上,凭“微”称王,他们的突然来袭甚至让传统巨头在猝不及防间已落后了若干个身位。而这些企业甚至都不是行业的二、三名,几乎是出身草莽,凭借“微创新”,迅速崛起,成为行业新贵,与“旧势力”巨头分庭抗礼。

  这种在过去被视为商业奇迹的事情,在现在却越来越普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微革命》一书中,作者列举了凡客诚品VANCL、新浪微博和开心网这些依托于网络的企业和产品,也不乏招商银行、苹果、北欧航空等传统行业案例,而这一切都是试图揭示他们成功的一个普遍性法则:着眼“微”处。

  很难想象,这些巨大的成功都是发轫于一些细枝末节处,而这些在常人眼中几乎是无足轻重甚至有些低级的产品和服务,却赢得了消费者巨大的支持和认可。这其中,凡客诚品VANCL的案例颇有说服力。2007年底,陈年杀入服装业创办VANCL。2008年VANCL销售收入是2.78亿元,2009年VANCL的销售收入超过7亿,陈年估计2010年的销售收入是20亿左右。从0到20亿,仅用了3年。

  而VANCL的微创新之处在于VANCL的硬皮包装盒,早期是银灰色的硬壳纸,看上去显得很高档,几经更新换成现在的牛皮纸包装,依然保持了其独特的观感,确保让消费者第一眼感到舒服。这个包装盒成为VANCL最大的品牌广告,不少消费者就是被这个亲切的盒子所打动,从而成为VANCL的忠实粉丝,包括我在内。

  试想有哪一家企业曾在包装上如此较真?但是较真的VANCL却切切实实取得了成功。彼得·德鲁克曾言:“一家企业如果成功,那一定是有人做了正确的事情。”套用此话,一家企业或产品之所以风靡,那一定是有人在某个细节做到了极致。

  然而,意识到细节之重要性的人不在少数,那为什么最终成功的人却总是少数者呢?在书中,作者对那些轻言创新的人当头棒喝:“‘微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我的一个提醒是:‘微创新’并不稀罕,稀罕的是成为‘微创新’杀手。”

  而对中国的创新者而言,最凶险的一跃就是从‘微创新’到‘微杀手’。这其中的差异就是理念与实践的差异,意识到并启动“微创新”者多如牛毛,然而能够找到有效的途径,将创新付诸实践者寥寥无几。天下习武者众,真正成为剑客杀手的,则是凤毛麟角。很多野蛮创新的创业者,往往以一个革命性的“微创新”杀出重围,却倒在升级与进化的路上,令人扼腕。

  基于对互联网时代消费模式的深刻洞察,作者指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应用创新,正在取代“以公司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也就是说,顾客在消费行为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极大影响到生产过程。真正英明的企业或说能够成为“微杀手”的企业,都是擅长引爆来自用户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创新。“应用驱动的微创新,是中国‘本土杀手’强悍竞争力的真正内核。这种竞争力不是来自技术,不是来自天才CEO,而是来自用户。”作者最终把目光引向了用户,也点出了实现从“微创新”到“微杀手”的不二途径:注重客户体验。

  尽管眼下QQ和360掐得不可开交,但两家公司都是注重客户体验的绝佳范本。QQ邮箱在2008年的400多个创新点中,有近300项是由马化腾本人发现和提出。马化腾发现这些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使用。身为腾讯的“首席体验官”,马化腾要求每个“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挑剔的用户”。

  而360的周鸿祎的做法则是:“在用户论坛里泡着,跟用户交流就会产生想法。我经常跟员工说的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当用户,因为你的需求不能代表主流用户,所以要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小白用户,对电脑一无所知,对电脑有恐惧感,脾气很暴躁,没有什么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代表真正主流的用户。”

  在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商业社会里,“十年一剑”的大创新越来越来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极不适合中国的企业,“微创新”却创造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可以从细微处觅得切入,从而让企业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微创新”或许就是中国企业的这样一个支点,如果你能选准,一个巨大的市场便可由你撬动。

  《微革命》金错刀著/印刷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0月第1版/28.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分销视野/民营业态
   第04版:书业时评
   第05版:教育出版
   第06版:专稿
   第07版:专稿
   第08版:资讯超市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刊
   第CG02版:文化/关注
   第CG03版:文化/聚焦
   第CG04版:书评/思想·科学
   第CG05版:书评/文艺
   第CG06版:书评/非小说
   第CG07版:书评/财经·管理
   第CG08版:书评/文史·童书
杨伟康:讲述从“零”到“亿”的创富方法
编辑荐书
“微”者为王
贝尔斯登:华尔街的荣耀、贪婪与毁灭
人民币历史与当下鲜活的话题
企业该如何培养出一流的员工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财经·管理CG07“微”者为王 2010-11-02 2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