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可真是不假。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2008年金融海啸好像已经渐渐平复,华尔街又开始旋转起它华丽的舞步。五大投行劫后余生的两家又开始不顾风险,增加对杠杆收购的借贷。华尔街的高管们又开始加薪了,飞往世界各地的飞机头等舱居然满员了,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但愿这些高管们在飞机上无聊的时光会看到这本由前华尔街著名投行贝尔斯登的前高管艾伦·格林伯格撰写的《贝尔斯登的兴衰》。2008年3月贝尔斯登两只对冲基金出现流动性危机,这是美国房地产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的开始。作为曾经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为全世界的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公司业务涵盖企业融资和并购、机构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证券研究、私人客户服务、衍生工具、外汇及期货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保管服务。Bear Stearns还为对冲基金、经纪人和投资咨询者提供融资、证券借贷、结算服务以及技术解决方案。曾在全球拥有约14500名员工。贝尔斯登在金融界素以强悍的交易风格和敢于冒险而著称。一直到2008年3月,不计后果的高杠杆融资让贝尔斯登得以实现年均约33%的利润率和20%的股本回报率,为业界称羡。这要归功于根据异常复杂的金融技术设计出的结构化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工具能将贷款的风险打包,并作为资产出售。
这家成立于1923年的老牌投行由于在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持有大量有毒资产包括债务抵押债券导致投资者对其信心下降并兑现大量现金,最后贝尔斯登的现金储备基本为0,面临倒闭。时任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蒂莫西·盖特纳(现任奥巴马政府财政部长)发现贝尔斯登破产具有相当大的系统性风险,便上报美联储。之后美联储决定救助贝尔斯登。由于贝尔斯登不是受管制的投资银行,由美联储提供资金给摩根大通,于2008年以每股2美金的低价收购了贝尔斯登。而此前贝尔斯登的股价最高曾达到170美金每股。2010年1月,摩根大通决定不再继续使用“贝尔斯登”的名称。
该书的作者艾伦·格林伯格可以说是华尔街的传奇。正是由于他的领导,贝尔斯登由一个二流投行变身为华尔街精英中的一员。作为曾经的贝尔斯登的掌舵人,艾伦·格林伯格披露了很多公司内部不为人知的细节。帮助读者了解金融危机泛滥成灾的内幕。艾伦·格林伯格在书中认为贝尔斯登正是在詹姆斯·凯恩的带领下,成为了华尔街主要的次级债打包者和交易者。虽然凯恩由他一手提拔,但是格林伯格还是认为凯恩作为贝尔斯登的首领,在公司盛极而衰上负有重大的责任,他的风险意识和企业管制没有能够阻止贝尔斯登陷入灭顶之灾。由于参与次级抵押市场业务,贝尔斯登成为了第一个感觉到危机震动的公司。该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在最初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之后终于难逃倒闭的命运。拥有85年历史的“华尔街孤狼”,一步步成为自己所引发的次债危机的最惨烈牺牲品。
对于阅读该书的读者来说,贝尔斯登两代掌门人艾伦·格林伯格和吉米·凯恩之间的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呢。公司内部残酷的权力角逐以及在华尔街独树一帜的强势企业文化早以让人们耳熟能详。倒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细节发人深省。当次级债危机拉开序幕的时候,凯恩不见踪影。他正花时间在高尔夫球场上,而非在麦迪逊大街的办公室里。正在逐渐暴露的问题在他看来似乎并不足以引起他过分的担心,而在危机中很多贝尔斯登的普通员工将一辈子的积蓄投在公司的股票上,最后化为一阵轻烟,生活无着。虽然可以说信贷泡沫的大环境、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员工运营上的失误、企业监控部门的失职、银行高管在危机处理上的错判、市场信心突然改变共同导致了贝尔斯登的悲剧。但是还是希望所有的公司高管们能够从艾伦·格林伯格的书中感悟到什么,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但是还有许多新的泡沫正在被吹大,撕心裂肺的阵痛过去了,人们似乎没有吸取任何的教训。
《贝尔斯登的兴衰》[美]艾伦·格林伯格 [美]辛格著 刘寅龙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