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位,大多数领导者都有号召员工读书学习的风气,但是在举办这些读书活动时,却也难免会遇到以下问题:
领导者希望员工成长,组织学习,本是一番好意,可是员工却不积极,甚至还认为这是领导者给员工“洗脑”的一种手段。大多数员工拿到书未必会认真阅读,即使要求写读后感,交上来的读后感大多也是抄袭、拼凑而成的,并非本人的真实感受。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多数企业读书的主题,大抵都是围绕“敬业、忠诚、责任、执行等话题而展开,选择的图书多数是一些空洞的说教类书籍,只是从领导者的立场出发,一味要求员工努力工作、忠诚敬业、服从、执行等。人为地将组织划分为两个对立阶级,这样的“读书”,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能打动员工的内心,怎么可能让员工真正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甚至有所体悟呢。
俗话说得好,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为仇寇。儒家经典《孝经》中也说道: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大学》中又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人的问题。人的根本在德。一个企业,只有重视员工德行教育,才能真正获得长远而永续的发展。
领导者要求员工忠诚、敬业、服从等等诸多素质,其实只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在工作上的体现而已。古人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企业的伦理应该建立在家庭伦理之上,因此,企业要想培养出一流的员工,应从孝悌入手,才是上策。
最近,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一书可以说正是一本将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好书,给人一种新鲜感。书中没有教条地让员工去怎样怎样做,而是作者强烈地呼唤作为企业人应有的道德和修养,呼唤作为一个人的“道”和“德”,让员工真正明白工作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理,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传统文化不断复兴的今天,企业家应该转化思路,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因为,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是五千年的经验、智慧和方法,能够解决我们人生中的各种问题,也一定能解决今天我们管理企业的种种问题。
《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慧祥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