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关于信仰追求的小说。在“虔诚”的母亲影响下,女儿从小对上帝充满神圣的敬仰,以致于在同龄人里显得格格不入,让老师头疼,甚至让周围的孩子害怕。
在母亲眼中,养女珍妮特是神赐予的,应该从身体到灵魂彻底地奉献给上帝,母亲对宗教的狂热,给了养女珍妮特对信念的坚定。但随着故事发展,作者珍妮特·温特森不断给母亲补充更多的血肉元素:她势利,看不起去廉价商店买东西的邻居;她骂追求过自己的肉铺老板是魔鬼,却为了便宜依然去光顾;为省钱,给女儿买完全不合身的劣质雨衣。“明明是个粗人,却满脑子想着上等人的生活”。
珍妮特·温特森不断剥掉母亲虚伪的外衣,但这远远不是要批判的全部。而更为犀利的剖析在于温特森对人心、信仰乃至整个世界毫不留情的批判。作者把小女孩那段学校里的短暂人生放在《出埃及记》一章里,周围没有神性的世界让女孩陷于迷失的状态,但却在字里行间坚挺着女孩心里的那份执着: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有着它的存在价值,不应该被褒扬或贬低。
可是当女孩长大,要走出母亲的庇护所时,她不肯放弃的那份执著反而成了世人眼中的邪恶罪状:她追寻的爱情是邪恶的,渴求的亲情被剥夺,与身俱来的布道者天分反而成了对男性社会的篡夺。
“伯士浮骑士可以谈轮圣杯,却不能谈论寻找圣杯的使命”。人们可以接受精神的高尚,却不能接受另一条同样可以达到高尚,只是方向不同的追求之路。于是,珍妮特·温特森毫不留情地把宗教表面宣扬善良的一面揭下,暴露其伪善专制、视一切对己不利者为异端邪说的阴暗面。更毋庸再提珍妮特·温特森笔下那个表面虔诚其实只会说“来吃个橘子吧”这样废话的养母,带给我们的只是厌恶与不适。反而是年老孤独的艾尔西、神神叨叨的杀虫剂店老板娘还显得多少有那么几分的可爱,因为她们更坦诚、更宽容,更有对真实生命的尊重。
小说中的珍妮特吃下了母亲给的橘子,但这不代表妥协,而是要离开这围着围墙的花园,去追求别的故事,别的渴望。即使多年后最终仍然回到这道围墙内,回到生活的原点,也是因为“我能用一种非物质的形态去生活,去影响周围的世界”。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英]珍妮特·温特森著 于是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