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会代表委员们尤为兴奋的是,温总理的报告将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到了空前高度。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而文化消费自然成为了内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被提到了重要位置。诸如增加收入补贴、加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养老消费,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相信这些措施将提升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改善文化消费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在关于结构调整的论述中也出现了不少针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如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就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就要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要将文化产业放在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的突出位置上;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就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就必须依赖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文化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等。
这些提法已经有了现实的数据支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3.03亿。因此,业内专家预测,我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新型的消费者和新型的消费热点和新型的业态呼之欲出。
在智能手机、手持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相继问世后,传统书业的形态正在被全新描摹。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电子书产业依旧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市场尚未出现一个像亚马逊那样以内容为本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不管是IT企业还是国内各大出版集团的电子书产品,大多数人都持着跑马圈地的心态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
但不得不承认,作为文化新业态中的国内数字出版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799亿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数字阅读人群对内容产品需求的旺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799亿元之中,传统出版所产生的数字产值仅占23亿元。内容提供商和硬件厂商各自为战现象突出。版权得不到尊重,盗版横行,对行业造成了致命伤害。行业标准问题、产业链上的利益分成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是“十二五”期间,新业态培育中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的提案关注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建设。
民盟中央的一份提案关注了金融体系构建对文化新业态的扶持作用。他们希望国内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打破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过高壁垒,否则,传统机制仍然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着文化领域存量资本的盘活和增量资本的扩张,社会对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缺乏信任。民革中央提案建议,文化产业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空间,关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把文化创意、技术、市场、与产品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成为一定的文化载体。增强文化产业的原创力,用全球视野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后期市场。吸引财经、金融、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同属于文化新业态的游戏、动漫等产业也备受瞩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桥表示,作为一家文化创意型企业,盛大一直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网游到文学到电影都是多元化战略发展的体现。他强调,在培训新业态、扩展新业务方面,企业除了要提高资本运作的水平之外,还应该大力促进原创作品的展示和推广,推动原创者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强文化产业的创业力,“内容才是文化产业进行多元化、新业态经营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李扬建议,尽快成立国家最高级别的、代表动漫行业的领军旗舰性质的企业。同时成立中国动漫管理协会,规范国内动漫行业管理,如设立评定标准、动漫节和动漫基地的审批、动漫作品的版权归属及完善研发的规划设计等。
眼下,文化新业态已提升到助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地位,出版传媒企业的高层都在积极寻找机会。当然,业内更期待两会代表委员的献言能够落地,产业环境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曙光早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