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为充分发挥通俗理论读物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开展了第三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初评工作已于日前结束,经专家评审,从63个部门和单位报送的122种作品中确定了37种入围图书。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读者的意见,评选结果将在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文明网公布。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加投票,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时间截止到3月31日。投票结束后将开展终评工作,投票结果将作为终评的重要参考依据。
文化产品“走出去”避免盲目性
据人民网3月25日消息,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日前做客人民网时指出,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就要了解国外的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使“走出去”持续发展;如果盲目地“走出去”,“走出去”会非常短暂,甚至带来副作用。
刘玉珠说:“鼓励我国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政府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他指出,“走出去”是一个基础问题,一大批文化企业成长起来,有条件和能力以后,国家就要鼓励他们走出去。“走出去”不是为了占据国外的市场,主要是想通过他们的活动,增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对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达到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效果。
北京推出“领导干部半日读”
据《北京日报》报道,为推进北京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领导干部半日读”系列丛书第一辑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3月25日,市委宣传部将首印1万套丛书赠送给全市各区县和各部门。
“领导干部半日读”系列丛书共有6本,选题针对性强,涵盖面广,有阐述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发展在北京》,有阐述首都发展中面临热点问题的《世界城市漫谈》,有提升领导能力的《哲学思维与领导力》,有针对领导干部学习需求、增长领导干部现代科技知识的《透过危机看金融》、《看气候 说低碳》,还有发掘弘扬北京传统文化、着眼于提升领导干部文化素养的《北京文化史举要》。
中小学英语课本升级“有声化”
商报讯 从2011年春季起,全国小学和高中阶段使用的外研版《英语》课本已升级为数码有声教材。从2011年秋季起,初中阶段使用的外研版《英语》教材也将全面实现有声化。
据了解,“会说话”的新课本囊括了课文朗读、教师讲解、中文翻译及练习提示等语音资料,配合“外研通”点读笔使用,可以实现看图说话、听对话跟读句子、分角色朗读对话、中英互译等。被誉为“英语学习者圣经”的《新概念英语》,其读写也可以通过“外研通”点读笔来完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于春迟表示,数码点读书是一种能够“发声”的新型图书,就是在普通纸上加印了与特定声音具有密切联系的隐形底码。
上海版权产业呈现六大特点
商报讯 3月24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推出《上海版权产业报告(2004~2009)》,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9年,上海版权产业发展规模跃上新台阶,当年对GDP的经济贡献率高达25.57%;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达到19.48%,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20.92%,均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口岸版权产业相关的海关商品出口额一直保持在进口额的三倍以上;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92%,高于全部版权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核心版权产业各部分增加值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软件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产业增加值接连突破200亿和300亿元人民币,占据核心版权产业主导地位,是上海核心版权产业增长的“发动机”。(及 烁)
港大学术著作将制成电子书
据《出版之门》报道,为开拓电子书产业,香港大学出版社与台湾汉珍数位图书公司合作,将港大历年出版的500种学术著作制作成电子书,向国际学术界与图书馆市场发行。根据合作计划,在今年第3季度前,港大历年来出版的近500种纸本著作,包括法律、医学、教育、语言、亚洲电影、文化研究、艺术、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港澳研究等,将透过汉珍技术平台出版成电子书,并发行至国际学术界与图书馆市场。
两岸年底前将建成华语数据库
据台湾《旺报》3月28日报道,台湾“内政部”通过审查,将“国家文化总会”更名为“中华文化总会”,未来LOGO及网站等将全面改版。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表示,两岸中华语文云端数据库预计今年底前正式上线;9月份将在台湾举办盛大的汉字艺术节及国际闽南文化节。 刘兆玄日前表示,两岸共同建立的中华语文云端数据库的工作进展相当顺利,两岸工作小组已经正式开始推动,在今年底以前,将可以输入足够的数据,形成一本两岸的语文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