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04:中国编客·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错字
  ○沈昌文

  凭我那点儿根底浅薄的学校教育,是不会知道这词的。幸好,《辞海》第1328页救驾。

  可以吹一句牛:生平为各方英雄豪杰编书近千种。可是自己还没出版过什么论作,原因无他,并无论作而已。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学做翻译,出了几本书,但那是由于当年老领导宽容,鼓励业余译书,既能让我辈增加收入,又可以提高外语能力。在那个年代,业余做事而又能有收入的,大概只有这一项。我记得,当年社内一电工师傅帮人家修电灯赚了些外快,后来挨批。这位师傅愤愤不平,说你们编辑可以赚外快,我们为什么不能。我当时着实有点羞愧。

  到了告老还乡一切该鸣金收兵的光景,朋友却鼓励我把当年《读书》上的应景文字集为一书,名曰:《阁楼人语》。这都是一些工作报告,不是文章,所以出书也许只对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转型时期知识界的心态有用。感谢出版社,印装都做得很地道。署名:某某某著,于是这也算是鄙人的一本个人论著。说起来,光彩得很。五十多年耕耘,似乎没白费劲。忽然接到几个电话,有鼓励的,有责备的,说的都是第247~248页上的一句话:

  一本曾经记得滚瓜烂熟的《语录》现在已经忘记大半了,记得起的,又不免夹杂着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经历,不想再去说它。但是,回顾近十多年的现实生活,总觉得“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实为不堪之论。

  鼓励和责备说的都是末一句:“不堪之论”。或认为评得好,或认为太过狂妄。我自己一看,吓了一跳。编校书刊半个来世纪,何尝有一天敢公开张扬毛泽东主席的话是“不堪之论”。于是去查1994年第5期《读书》的原文,方知这里是个排校错误。原文写的是:“不刊之论”。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学到这个文雅词。凭我那点儿根底浅薄的学校教育,是不会知道这词的。幸好,《辞海》第1328页救驾,那里解释“不刊”的意思是“刊,削除。古时书文字于竹简上,有误则削去。不刊,就是无可改易的意思。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以我之不学,怎么会去读扬子云,想必也是从某位今人的文章中辗转学得来的。

  心里掉了块石头,赶紧向朋友说明究竟。我是干校对员出身的,这类事情经历过不少。1952年际,校对《新华月报》,把“抗美援朝”错为“援美抗朝”,被定为“政治错误”——幸蒙领导恩典,宽大处理。要是在“文革”,还非要坐八年、十年牢不可。(作者系著名出版人、《读书》杂志原主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BK01版:中国编客
   第BK02版:中国编客·本期聚焦
   第BK03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BK04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
   第XM01版:中国新媒周报
   第XM02版:中国新媒周报·媒介观察
   第XM03版:中国新媒周报·国际
   第XM04版:中国新媒周报·综合
囤积抚慰与安全感
我与卡门“亲密接触”
一个错字
中国为什么还未成为出版强国?
做书和找媳妇儿是一回事
怎么老张突然一下子就“凶悍”起来
编辑·业务·互动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专栏BK04一个错字 2011-06-21 2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