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新闻出版总署、各省新闻出版局、全国44家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不再为不能及时发现进口出版物中存在违禁内容,以及耗时繁琐的月报、年检等工作伤脑筋了。记者从6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在京举办的“全国出版物进口实时监控系统”审读培训会上了解到,即日起全面试运行的该监控系统,将彻底改变以往进口出版物统计管理周期长、效率低的状况,只需打开互联网浏览器,输入网址,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该系统,进口经营单位即可随时填报数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市新闻出版局,可实时监控辖区内各种出版物进口时间、品种、数量和实物最终流向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状况。这标志着出版物进口管理工作由手工录入、纸件报送的传统模式向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飞跃。
培训会上,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分析了当前出版物进口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近年来出版物进口贸易额逐年增长,如何快速反应,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进口工作的管理,是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一直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如今,使用全国出版物进口实时监控系统,有助于从六个方面来解决监管问题:一是有助于掌握进口各环节上的动态信息;二是可实现总署和各省局、各地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之间的三级联动,使总署与省局在出版物进口监管方面形成管理合力成为可能;三是提高了预警能力,便于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含违禁内容出版物,防止其流入国内市场;四是有利于科学决策,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及强大的存储运算能力,可使每年海量的出版物进口信息形成系统的数据,为管理部门了解出版物进口趋势、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准确坚实的数据支持;五是推动信息共享,有助于解决中小进口公司审读能力弱的问题;六是提高了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
据了解,纳入“全国出版物进口实时监控系统”管理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电子文献数据库,涵盖了进口出版物的全部种类。境内机构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赠送出版物的数据、进口出版物展览的数据等也在系统监控范围之内。各出版物进口公司需要上报本公司所进口的出版物在进入海关、入库、最终去向这三个环节中的基础数据。监控系统以企业填报的即时数据为基础,既可对进口出版物的种类、数量和金额进行纵向比较,又能根据贸易对象国、语种、出版机构及出版物类型和选题分布等进行数据归纳和类比,管理部门不仅可以实时看到这些数据,还能看到企业填报的状态。监控系统在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与效率的同时,也将大大提升出版物进口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全国出版物进口实时监控系统”开发工作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在总署领导的关注与指导下,由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牵头,在相关省市新闻出版局和进口公司的配合参与下,系统于去年年底建成,并在北京、上海的进口公司进行了试运行,经过一些调整和修改,目前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达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对相关省局出版物进口管理人员和全国44家出版物进口公司操作使用的培训要求。
总署在培训中要求各进口公司务必按时做好数据填报工作,第一,要设立责任人机制,安排专职数据填报人员负责进口出版物数据的填报工作;第二,专职数据填报人员不得将监控系统的用户名、密码、网站发布的管理信息等内容散发给主管领导与本人以外的人员;第三,各公司应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达到及时上报数据的要求,并保证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一旦提交后不得轻易更改;第四,指定本单位与省局、总署的联系人,保持沟通的顺畅和连续。
总署同时要求各省局安排相应的处室和负责人负责监控系统填报管理工作,确保与总署及辖区内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各省局相关处室应每天登录系统网站一次,安排专职人员检查辖区内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的报送情况,监督和督促其上报;也要严格注意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
监控系统从即日起至7月底,将在全国范围内试运行一个半月,各出版物进口公司需在6月底前填报提交2011年年初至今的进口数据,并整理好2010年的进口数据交给系统开发技术人员统一导入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