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五月文学书一番龙争虎斗,大师级的作品依然屹立于前三名,巍巍不动如山。但紧追在后的浪漫东瀛画家,可不这么想。
竹久梦二,日本大正时期的画家也是诗人。1933年的10月,他亲访宝岛台湾发表演讲,还在台北举办了个人画展。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无减于竹久在日本画坛上发光发热。他的“梦二式美人”,大大的眼睛又满怀忧愁的女子,不仅发散几分朦胧的美,还略带些许的离情与沧桑。他的构图很西洋,画趣却是东洋味十足。这种将东西画法熔于一炉的“寥寥数笔”,也深深影响了我国大漫画家丰子恺的创作风格。竹久的美人风俗画固然一绝,但他的儿童画亦饶富天真的意趣。如果再配上他亲手创作的童话作品,这本《童画童话》的阅读后劲,恐怕不可小觑!
博尔赫斯(台译:波赫士),有人说他是“作家们的作家”,还有人说谁不读他的作品,无异是“文学之盲”。姑且不论博尔赫斯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是否言过其实,他的演讲集《诗艺》,尽管距今快半世纪,依然是读者们津津乐读的作品。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堂旁征博引,和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精彩绝伦的对话。他谈隐喻说故事,他讲文字翻译也讲诗人信条。就凭着这股拉美式的博学热情,我们甘愿一个个乖乖走进博尔赫斯的文学迷宫。
抱歉,三岛由纪夫的《叶隐之门》,由于首发的数量不足,只好暂时委屈它在榜上吊车尾了。不过,“武士道”再加上“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我想台湾的读者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在销售上还它一个公道。
话说易中天的《品三国》,一股热潮从大陆烧到了台湾,易中天的名声也由此红遍两岸。这回,易中天不品三国,却品起了《中国智慧》。无论是周易中庸、还是老子禅宗,笔法是一样的生动幽默,读者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淋离畅快。这书只要不缺货,我想留在榜上的时间应该不会太短。
想着前阵子的日本大地震,经由电视放送,每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就像是为我们的生活蒙上一层末日的阴影。于是乎“末日预言”,好像已成了大伙最新关注的议题。詹姆斯的著作《2012:玛雅宇宙的生成》,讲的就是著名的“2012玛雅预言” 。这本书通过实地深入玛雅遗址考察,并结合流传在玛雅部落中的神话传说,试图追寻已失落的玛雅人的天文观。先不论书里的结论是否可信,至少我觉得书要比电影《2012》的剧情更有真实感得多。
“宫崎,Gan-ba-te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我总想象,孙中山临死前,一定会很想对这位革命道路上的莫逆之交,亲口留下最后的勉励。但,实际上,我知道不可能。这位来自东瀛的革命挚友,早在孙中山去世前两年,就先走一步了……我开始遥想异国的志士:临终前的梦,该是壮志未酬?还是不枉此生呢?尽管在此之前,我和大多数的读者一样,对宫崎滔天是陌生的。但是他的自传《三十三年之梦》,正是他半生奔走中国革命的传奇与回忆。值此辛亥百年的今天,读者们恐怕很难忽略、也不应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