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经济大趋势、国家金融政策成为自己的财富助力?借助未来5年的财富热点和金融趋势应先具备怎样的财富素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诞生了哪些中国式财富法则?未来5年如何用好个人财富工具,如何做到财富管理精益求精?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在戚悦的书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写这本《未来5年你凭什么发财》,指导大众理财?
■我参与过很多财政重大课题的研究,我了解政府间关系以及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正因如此,我更知道在中国,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对个人财富影响之大,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因此这本书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大财富观,思路和眼光开阔了,中国式财富流的走向就更明晰了。
□为什么不用理财,而是写发财?发财是多数人的欲求,但一般人都不这么提。
■这个现象其实比较有意思,一方面大家对财富有欲求,另一方面,也将财富与投机、钻营、灰色收入等名词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跟自古“商人重利轻别离”的看法有关,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经济及发展阶段下,确实某一部分人发财比较容易,而对于更多的大众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国人自古就不缺乏勤劳和智慧,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更高更准确的财富观念,这是基本的财富素质。
而且中国当下早已是负利率了。面对如此快速的贬值,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财富“管理”手段来保证财富不缩水。这里的“发财”是相对于个人财富的增长速度来说的,相对于以前用“走”着慢慢攒钱,现在必须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用“跑”着来增加财富,才能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持有足够的个人财富。况且,就社会大趋势来讲,财富“马太效应”现在日趋显著。
□那你是如何看待理财这个概念的?
■国外的银行对理财就有个明确的说法或是口号:不是让你更富有,而是让你永远富有下去。
这句话首先有个前提,那就是你是“富有”的,才能变得“永远富有下去”。但陈志武说过:“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所谓理财,本身就是属于有钱人的游戏,利用资本来增长财富。但对于平均年收入只有三四千美元的国人来讲,更多需要的是个人财富的增长,即“发财”而不是财富管理,因为实在手中无财可理。
□其实中国财富流走向与国家趋势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否可以认为理解国家趋势是获得财富必备的能力之一?
■据说浙商有自己的“军规”,第一条就是“每天必须看《新闻联播》”,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5%,这其间就有大环境因素,也有中国财富法则因素。相对于许多其他国家,中国的政策影响力更大。不是说一定要理解国家趋势才能致富,也不是说发财的人都理解了国家趋势,只是具备了这项能力的人会看到更多的财富机遇。
□对于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房地产、通胀等问题,能不能依据这本书的理论,为大家提供一些财富建议?
■纵观国内外房地产发展史,即使在人口红利消失后,相对于黄金价格,房产价格仍然保持长期的涨势(剔除物价),因此房地产投资无疑成为保值、增值、抗通胀的最优选择之一。房地产在短时期内即使面对“限购令”压力,也不会狂跌到底,从长期来看,步入老龄社会,庞大的住宅需求情况将会逐步减少,相应的房价也应该会贬值,但相对于当下的高CPI指数,其速度可能不会太快。另一方面,作为“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也不希望房价迅速下跌。由此可见,房地产投资在近2~3年内仍是很好的避险理财工具。
《未来五年你凭什么发财》戚悦著/华文出版社2011年7月版/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