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孙 珏
美术出版转型调整仍慢
仅占全国图书市场3%~4%份额的美术图书向来被美术社的人认为是小众市场,只跟“圈里人”对话是他们的常态。美术社的编辑大多有着不同于其他编辑的“清高”,很多资历深厚的老编辑不是美术家就是书法家,再“不济”也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连发行人员也大多从美术专业毕业。
在转企改制的大潮中,多元化、向市场靠拢等字眼都曾是美术社探讨的议题,但从此次展会的情况看,美术社的变化仍然相对缓慢,几大传统板块依旧是他们坚守的领域。甚至不少书店人员反映,“新品不多”。加之从去年开始的“通胀”给出版社的销售带来压力,美术类图书在新华书店渠道占不到先机,也让发行人员的渠道开拓变得举步维艰。
占美术类图书市场近40%份额的字帖是各家的必争之地,其次是碑帖、美术考试类用书、美术画册、技法、书法篆刻、设计类图书等。近年,在“盛世收藏热”的形势下,美术社的鉴赏、收藏类图书开始风生水起。与此同时,由于美术书总盘不大,非专业社加入市场竞争,有部分美术社的引进版设计类图书品种逐年减少,大画册因为投资大,选题把控较为谨慎,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某些实力没那么“雄厚”的出版社新品不多。老牌美术社,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连环画出版仍占了很大比重,前者甚至达到了50%的品种比例。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营销部副总经理段炼做业务有16年之久,今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各社的人员变化都相当大。“发行业务骨干不少到了退休年龄,人员在不断交替中,每次开会都有新面孔。”这也让部分美术社在短期内需要喘息和调整。
前些年开始,美术社也尝试着进军少儿出版,但从各家拿出来的产品看,大多还停留在单纯的少儿绘画门类上,鲜有从“大美育”概念去挖掘和延伸的范例。而诸如江苏美术社以及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少儿板块则分别在动漫和益智游戏书上做了突破,其他也有如上海人美社等果断放弃了少儿板块的开发。诚如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常汝吉所言,美术社不管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不管是与民营合作还是自己单干,都要建立自己长远的选题战略规划,注重选题库的建设,不在库里的要“敢于放弃”。
践行大美文化拓展产业链
在专业美术社还在琢磨“大美”概念的时候,非专业美术社已经悄然攻占了堡垒,成为美术出版领域的生力军。如此次参会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涵盖美术、设计、建筑理念的文化类图书已经小有规模,品种达100多个。不属于美联体成员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近年也同样出版了许多从专业美术领域延展开来的文化类书籍,诸如《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销售成绩不俗。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副社长,三联书店前任副总编辑汪家明(今年3月起,汪家明代行中国发协美术发行专业委员会主任一职)提出的“美术文化”概念得到许多美术社掌门人的认可。他倡议美术社放眼更大范围的读者群,在挖掘内容专业性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等各个角度发掘书的文化内涵,从而占领市场,扩大销售,造就更多的畅销书和常销书。
专业社中践行“大美”概念的江苏美术社和湖南美术社近年都有不小的斩获。前者在2000年开始打通美术、大众、教育板块,在多元化道路上发展迅速。今年,周海鸥出任社长后,更加注重引进业外人才,先后从五星电器引进销售经理,吸纳经营人才担任艺术品文化公司老总,挖掘多项科技专利人才充实数字出版队伍。湖南美术社早在上世纪末就创建了“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已积累了丰富的网站运营经验和传播经验。去年该社又成立了数字媒体部,构建数字出版平台,实施“艺术步行街”为核心的产业升级。社长李小山的想法是:集合艺术出版、展览、研究、评估、担保和投资管理等功能,利用湖南美术社的专业出版经验与出版资源及营销渠道资源,艺术拍卖公司、画廊、艺术经纪人的艺术品评估能力和市场渠道,整合优质资源,注入“艺术步行街”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中,实现强强联手,谋求强势发展。
正在成长中的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去年成立了全封闭式高考艺术培训学校,今年3月刚刚送走第一批学员,同时深层次支持美术教育出版。不久前,从海峡文艺出版社调至福建美术出版社任社长的林淑平同样对美术资源的衍生市场充满兴趣。“艺术品经营,比如画瓷(在瓷器上邀请画家进行作画),借助作者资源来策展,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美术出版中心今年3月份注册成立了重庆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经营主业的同时,也预备涉足装饰设计、布展、摄影展以及美术培训等延伸业务,践行“大美术”概念。
如今,美术类文化读物的开发还处在春秋战国时期,资源挖掘远未完成;艺术品市场迅猛扩张的当下,多元拓展前景诱人。学习与“圈外人”对话,或许能帮助有心人抓住新的商机。
侧记:美术社的潜力畅销书
岭南美术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陈兴有是学材料科学出身,他的愿望是打造“美术类的畅销书”。这个想法在几年前几乎不可能存活——美术社要的是常销书和经典传世之作。仅仅是一瞬间,备受争议的“90后”“裸模”苏紫紫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张图片打动了出版社的几位领导。陈兴有想,美术书说不定也能畅销。
在派出的编辑折戟而归后,陈兴有亲自出马请苏紫紫吃饭,谈了4个小时,陈兴有说,“苏紫紫最后很服我们,并且签订了预付部分稿酬的合同”。先付款再交稿,这在岭南美术社是史无前例的。“这本书卖不出一定的量,我们肯定赔钱。”陈兴有不是没有顾虑。
《苏紫紫:左脸·右脸》从风格定位到书名再到内文设计都几经周折,陈兴有希望不仅仅停留在图片展示上。书里有大量的文字,“我们可以更多地从社会学、文化的角度做这本书,传递现象背后的思想”。下一步的图书推广,陈兴有还在等待苏紫紫从国外归来,他们首选的是广州大学城,那里有十几所高校,有着数以万计思想前卫的年轻人,他希望这本书的畅销从那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