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文 东
纸质出版不为“新军”所撼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初具规模,快速发展,形成对传统纸介质出版愈演愈烈的冲击。而数字出版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其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到底有多强,由于前几年没有官方对数字出版的权威统计数据,一时间众说纷纭。直到去年新闻出版总署首次正式发布了2009年数字出版的产业统计数据,业界才对数字出版的产业规模有了比较准确的认知。而今年总署再次发布2010年的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数据,使业界首次对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速度有比较深入的把握。根据这些数据以及和传统纸介质出版相关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对当下传统纸介质出版和非纸介质出版的发展态势及在整个出版产业中的比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及非纸介质出版涵盖了总署统计口径中的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和数字出版。而按照目前国际比较通行的看法,数字出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网络型,如网络报纸、电子书、电子期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博客等;另一种是封装型,如数据库、只读光盘(CD-ROM)、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等电子出版物和CD、VCD、DVD音像光盘等。这一数字出版的涵盖与本文的非纸介质出版基本等同。
从表1可见,近两年尽管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纸介质出版的总产出、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润四项指标均呈增长状,只是由于已持续增长多年的传统纸介质出版的部分指标增长速度(增幅),低于整个产业的指标增长,才使得纸介质出版三项指标的产业整体比重略有下降,降幅均不足0.6个百分点。
从表2更可见,“十一五”期间纸介质出版的品种、总印数、总印张、总定价四要素均增长。历经5年,“十一五”末纸介质出版品种比“十五”末增长45.47%,总印数比“十五”末增长10.13%,总印张比“十五”末增长31.53%,总定价比“十五”末增长83.62%。而且出版品种、总印张、总定价持续5年递增;总印数除1年略有下降外,其余4年均增长。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十一五”期间,尽管数字出版快速发展,但纸介质出版并未萎缩,数字出版和纸介质出版二者之间并未出现此长彼消的态势。纸介质出版自身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容品类更趋丰富,受众范围得以扩展,产品耗材持续增长,产值持续提升。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