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1: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靠“二手阅读”永远无法理解鲁迅
张梦阳
周令飞
俞晓群
胡野秋
  ■商报记者 潘启雯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为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化巨人,北京大学9月15日举行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暨《鲁迅大全集》(33卷)首发式。据悉,这个版本的《鲁迅大全集》比之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增补700多万字,弥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鲁迅全集”不全的遗憾。另外,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鲁迅译文全集》(8卷)也让人耳目一新(详见本期《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05版《“鲁迅题材出版重镇”的新印迹》)。

  近年来,“教材中减少鲁迅作品”引起网友热议,社会上还不时传出“去鲁迅化”的杂音。另外,在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有不少出版社(出版公司)也再版鲁迅著作以及相关学者新推出研究鲁迅的著作等,都成了一道风景。为此我们采访相关学者、作家、鲁迅后人及出版人士,与读者一起从侧面回眸这位文化巨人的人格魅力和时代价值,以及其所走过的传奇人生。

  张梦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周令飞(鲁迅之孙,同济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

  俞晓群(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长)

  胡野秋(文化学者,凤凰卫视策划人)

  贡献:“立人”思想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意义

  201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国内外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但是,也有人认为鲁迅经典在今天已经失去价值了,不值得如此纪念。你认为鲁迅对文学或思想文化或对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张梦阳:20世纪初叶,面对列强侵略、屡战屡败的巨大挫折,中国的有识之士纷纷思考强国之道。有人“竞言武事”,认为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有人提出“制造商估立宪国会之说”,主张必须发展商业,实现立宪国会制。鲁迅则坚决反对,1907年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立人”思想,指出“商估”、“武事”、“立宪”之说不过是“辁才小慧之徒”的浅薄之论,不是“根本之图”。提出“根柢在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立人”主张,又在《摩罗诗力说》结尾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到来。至今已经104年了。我觉得不应以“百年意识”来理解其价值,而应以“千年意识”,以至更长的时间看待鲁迅当年的呼唤。已故学者何满子有一句名言:总之,只要人类存在,鲁迅“立人”思想就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意义。越是在商品大潮、市场经济冲来,“质化”严重、物欲横流的时刻,越要强调“立人”、强调人的精神!

  周令飞:从鲁迅去世到现在,讨论鲁迅的“时代贡献”一直从未没有间断过,各界更有浩瀚的学术论述。鲁迅精神或贡献归结为4个方面:立人(思想)精神、独立思考、拿来主义、韧性坚守。另外,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鲁迅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已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繁荣,但保持社会理性,维护公平正义,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无私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依然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俞晓群:鲁迅是近百年来我国文化界、思想界和学术界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他标志着什么?这方面的专家太多,有人说“《鲁迅全集》的每个字的后面都趴着一个学者”,此言甚是。其实在那个产生大师的时代,值得记忆的人物还有许多,鲁迅只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纪念鲁迅,首先需要彻底走出“去政治化”和“去神圣化”这一步,然后才能心平气和地说些事情,找出鲁迅的所谓“独特性”。在这里,我只想到两点:一是独立人格,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更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二是文化理想,仅以出版为例,鲁迅一生中创办过7个出版社:未名社、朝华社、三闲书屋、野草书屋、铁木艺术社、版画丛刊会、诸夏怀霜社;编过9种刊物:《莽原》、《语丝》、《奔流》、《朝华周刊》、《萌芽月刊》、《文艺研究》、《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编辑图书76种,丛书11种,自费印行13种,作序跋43种,校阅并介绍出版的40余种,共约2000多万字。为什么这么做?有文化爱好,有文化理想,还有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巴金、鲁迅等许多作家兼做出版,也是因为出版环境的恶劣。比如,鲁迅说自己“有一个平常的小梦”,希望能够翻译出版果戈里的作品。但是出版商害怕赔钱,没人接受。鲁迅曾经愤怒地写道:“即使有了不等吃饭的译者,却未必有肯出版的书坊……现在的一切书店比以前更不如,他们除想立即发财外,什么也不想,即便订了合同也可以翻脸不算的。”这样的故事,太值得今人关注与汲取其中的文化理想了。

  胡野秋:鲁迅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今还找不到一位可以全面超越他的大师。认为鲁迅的经典在今天已经失去价值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应该承认由于长期对于鲁迅宣传的“实用主义”和“意识形态化”,对全面、客观地认识鲁迅有相当大的误导,一会把他当旗手、一会当斗士、一会当愤青,就是没有把他当文学家、思想家来看,包括目前的鲁迅著作有很多也是被割裂、肢解、误读的。很多对鲁迅的非议也建立在对原作的无视中,靠对解读的批判来完成。事实上在今天,一个讲真话、独立思考、批判现实、外表坚硬内心柔软的鲁迅,更应该得到应有的评价。郁达夫在鲁迅逝世时写过一篇《怀鲁迅》,他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作品:开始理性、客观、自然地逼近鲁迅

  最近几十年,无论是鲁迅的著作还是研究鲁迅的相关著作,一直呈现出“强劲”的出版和再版势头,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梦阳:纵然鲁迅生前生后,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谩骂、攻击与贬损,但是“鲁迅风”始终强劲。新世纪以来无论是鲁迅的著作还是研究鲁迅的相关著作,一直呈现出强劲的出版和再版势头,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这种势头更加强劲,海内外鲁迅的读者越来越多,对鲁迅的兴趣越来越浓,鲁迅所言越来越深入人心,他的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我认为,其中的根由,绝对不来自外部的宣传或者贬抑,根本原因源于鲁迅著作与思想的内部,在于鲁迅经典在今天依然保留其珍贵的价值,鲁迅无论对文学,还是思想文化,对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越来越显现出了巨大的意义。

  周令飞:当下好多出版社都已经转制了,有关鲁迅著作的不断出版,说明这个时代还需要鲁迅,还需要鲁迅著作。简语之,鲁迅著作还有开阔的市场的需要。纸质慢慢式微的当下,多个出版社(出版公司)争着出版鲁迅的著作,显得难能可贵。未来鲁迅著作的出版需要还应该细分,但不应该扎堆出版。

  俞晓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使然。记得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时候,文化界曾经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时代”的问题,说法很多,比如:思想家凸现的时代;浪漫时代,像20世纪60年代美国那样;前消费时代;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第二个思想启蒙的时代;最后的文化人时代;充满批判精神的时代,等等。各说各话,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我还是最赞成陈平原的观点,他说许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人们可能发现,它还属于五四时代!“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近些年才会在一个又一个文化领域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民国热”。比如这一轮“民国语文热”,发生与发展得如此迅猛,实在让人咋舌。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也敬佩民国时期的许多图书,比如,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追随王云五的“万有文库”的理想,推出“新世纪万有文库”其三大书系中就有“近世文化书系”,也就是“民国书系”。最近我又组织翻印了20世纪30年代的“幼童文库”,有记者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说除了商业考虑,最重要的五四以来,我们的时代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填补新旧中国政治变迁中造成的文化鸿沟,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习、研究民国时期的许多东西,用以修复这个时代文化的完整性,进而完成健全的文化精神的再造。在这一层意义上,鲁迅的“再次发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胡野秋:现在对鲁迅的研究正在逐渐走向正途,过去我们只知道一个“横眉冷对”的鲁迅,近些年出版的一系列研究新著,在为我们还原一个血肉之躯的鲁迅。比如林贤治的《鲁迅的最后十年》;朱正的《鲁迅传》、《一个人的呐喊》等等,都从大量史料中钩沉出历史细节,这些新版和再版的书籍,告别了过去鲜有史料、妄下判断的非学术倾向,开始理性、客观、自然地逼近鲁迅,逼近真相。把鲁迅请下神坛,重回俗世。这种现象正说明鲁迅以及他的大量作品仍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依我看,鲁迅是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再活一千年的作家。

  ●部分相关书目

  《鲁迅大全集》(33卷)李新宇、周海婴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版/3600.00元

  《鲁迅全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990.00元

  《鲁迅译文全集》(8卷)北京鲁迅博物馆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600.00元

  《鲁迅影像故事》周令飞主编 赵瑜撰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42.00元

  《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1946~1956)》张永林、周令飞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48.00元

  《鲁迅学:在中国,在东亚》张梦阳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版/30.50元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韩石山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10月版/ 32.00元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陈方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40.00元

  《阅读鲁迅》田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16.00元

  《鲁迅的抬棺人》吴中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58.00元

   (下转04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商报数据
   第03版:教育出版
   第04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聚焦
   第CG03版:人物
   第CG04版:小说
   第CG05版:思想·科学
   第CG06版:财经
   第CG07版:文史·童书
   第CG08版:书评·综合
   第MYZK01版:专刊
   第MYZK02版:专刊
   第MYZK03版:专刊
   第MYZK04版:专刊
第一时间书
导读
只靠“二手阅读”永远无法理解鲁迅
胡适真的敬重鲁迅吗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CG01只靠“二手阅读”永远无法理解鲁迅 2011-09-20 2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