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剑(书评人)
钟二毛在《我们的怕与爱》中,刻画了一个崭新的80后群体,深入探讨了当代人对爱情、生活、理想的态度,在一个不谈理想的时代谈理想,重写、重申、重塑“理想”。这不管是励志还是阳光,让我们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我们的怕与爱》所讲述的是,狄安、雷米、格雷、罗兰(女)是大学同学,在同一个城市里工作,三十而未立。元旦那天,他们同时收到一条神秘手机短信:“一年之后,末日降临。”极少见面的四个失败者,因此聚到一起,并约定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晚上聚会,轮流讲述毕业这些年的故事和对未来的展望。要求讲细节,讲隐私。约定开始了,人却一个一个地失踪了……他们都去了哪里?真的好似世界末日的来临,但仔细分析文本,这更多的是因为小说故事精巧,悬念不断,跌宕起伏,才给人一种感人至深的印象。
关于80后在当下的文学形象,更多的作家在书写的过程中除了叛逆和思想之外,似乎乏善可陈,也因此,80后总是蒙上一层阴影,但在钟二毛的眼里,他们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都不乏精彩的人生,只是由于机缘巧合,才演绎出那么多丰富的故事(人一个个地失踪了)。这表现在身体意义上失踪,还表现在精神上,如摇滚歌手狄安坚持音乐,却在后来不知音乐的方向了;而教师雷米则是多位女友因乳腺癌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公务员格雷跟女友的故事则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强奸未遂;到了白领罗兰,则成了一名诈骗犯的同伙,这些故事糅合在一起所汇成的群像让我们看到了奋斗者所历经的波折,与自我救赎的形象。
在《我们的怕与爱》中,显然不是励志小说就可以简单了事的。钟二毛还给我们讲述了当下中国人的困惑与困境,切中了这个时代的要害和命门,比如我们的恐惧、忧虑和不安。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活在当下比如你我的困境,这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精神层面上,但却影响深远,让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了自己。
作家毕飞宇对小说给予的评价是:“这个小说故事好看,寓意很深;荒诞得够现实,现实得够荒诞。”在小说的末尾,作者写道:“这次旅行,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要出发。一股神秘的、未知的力量,它总在黑暗中出现。”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隐喻。尽管如此,《我们的怕与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隐喻,或者说,小说所传递的信息在文本之外,不仅如此,单单就“旅行”而言,也可以赋予各种意义和价值观。不过,在钟二毛看来,小说是铁筛子,要筛出现实中有个性、有意义的那颗种子。这种子,发光发亮,照亮读者的心灵,给读者力量。对《我们的怕与爱》来说,其意义也就在这里了。
现代长篇小说的写作更多的在于创意,不仅需要好的故事,也需要有文体的参与。钟二毛在小说中既以时下颇为流行的“末日”这个话题作为切入口,同时还在小说中融合了多种文体,比如话剧、日记、小说、纪实报道,里面还穿插了诗歌,这让小说更为丰满,充满张力的同时,故事更具有悬念,读来也颇为畅快、轻松。事实上,这就像我们面对生活的压力时,需要幽默需要宽容,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是平的,即便是有时间差,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