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西(书评人)
海格的《相亲十年》,讲述了一个普通剩女嫁人的故事。该书为作者的真实经历改编,人物众多,情感故事也呈现出世态百相。其中提到几首诗歌,映衬总结着几种爱情,几种人生经历,几番情感历程。
情窦初开,主人公暗恋了几年自己的同学,表白后被拒绝,他送给她一首诗:郑愁予的《错误》。这被她称作分量和大学毕业文凭一样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文艺腔的爱情,正是多数年轻人青涩情感的开端。小说中“我”爱的这个“他”——舒依哲,成为全书中从始至终的一个人物,在男一号始终缺位的情况下,勉强算得男主角。与一般的初恋失败不同,几年以后,舒依哲又向“我”求婚,但“我”秉承着爱情至上的原则,感觉自己对他的爱已经因为燃烧得热烈而只剩下灰烬,她宁愿要一段没有伤痛记忆的感情。此时,两人“过客”的角色已经颠倒,显示着命运的嘲弄。
在主人公的同学顾西颜的婚礼上,新郎新娘共唱一首情歌《真的好想你》。在“我”看来,喜庆的婚礼上,唱这样一首哀婉的歌,匪夷所思,其背后的故事也大有看头。顾西颜的父母有着《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的婚配,高官父亲阻止漂亮妻子出去跳舞,染黑她的旗袍,成为一个象征。顾西颜的母亲以此告诫她,要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怎样才是对自己好的人呢?顾西颜没有范本,她看中了有钱又潇洒的男人,其中的感情马拉松令人心力憔悴。这首歌也只是顾西颜的内心表白:真的好想你。所以,婚前婚后,顾西颜都活得很累,都在时刻镇守着自己的婚姻,以防外敌侵犯。顾西颜的故事很有这个时代的特征。
而罗大佑的《告别的年代》,则是“我”在十年相亲路上苦苦寻觅时最受感动的一首歌,CD还是舒依哲送给她的,耐人寻味。“我”内心完成着对舒依哲的“告别”,却又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在30岁以后,奢侈地用有限的青春,又单恋起播音员钱冰驰,遭遇着持久的冷淡。“我”感慨着自己“守护着仅剩的潇洒和犹豫”,清醒自知地犯着错误。恋爱中的人,或者说,理智让位于情感中的人,往往如此。而这一次的幡然醒悟,全赖“我”的理性回归和朋友们的奉劝。两次单相思的对比,其实同样对比着“我”的成长。初恋的青涩盲目和人成熟后的理智对待,成为年轻人很好的范例。人不是天生成熟的,都是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慢慢长大。
在“我”爱着钱冰驰时,看到了冯至的《无花果》,不禁潸然落泪。这其实是剩女面对情感未知时,对爱的呼唤。很多剩女的爱情“从不曾开过绯红的花朵”,她们呼唤着爱情,她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看这阴暗的、棕绿的果实”,“比不起你喜爱的桃梨苹果”,但是她们未必期待着水蜜桃般的爱情,“我的诗也没有悦耳的声音,读起来,舌根都会感到生涩”。那又怎样,这不是谦虚,倒像是挑战,诗里表现出倔强的性格,“若想尝,就请尝一尝吧”!
该书女主人公正表现出这样的性格特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自信心越挫越强。这是时代造就的性格,强者未必就强大,真正有韧性的人才是强大到令人敬畏的人。
跳出小说,作者在后记中说,自己早准备好终老此生,只是这时,遇到了合适的人,才结了婚。作者实际上提出一个观点,学会和失败共处才不怕失败。当今剩女如果有了这股勇气,其实已经不怕甚至超越了嫁不嫁得出去这个问题。《相亲十年》这段且歌且哭的爱情奋斗史,正是对这样的剩女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