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大众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童书数字出版~~~
童书数字出版~~~
童书数字出版~~~
童书数字出版~~~
童书数字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书数字出版
从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变
  ■商报记者 孙 珏

  6月30日,由接力出版社、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新阅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童书数字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以“童书数字化出版的创新与服务”为主题,围绕童书数字出版现状、我国港台地区童书数字出版业务状况、童书数字阅读平台、儿童数字在线教育、儿童网络社区、儿童网络游戏等方面话题展开了探讨。

  与以往数字出版研讨会仅邀请业内人士进行“圈子对话”不同,此次的论坛,有很多业外的声音。学术界、出版界、教育界、阅读推广界、IT业界、图书馆界等专家学者,平时根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一群人,为一个共同的话题聚在一起。没有火爆的交锋,却时时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务实言论。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眼里,数字形态的图书和传统图书在定位上应该截然不同。纸质书是用来“读”的,数字化的书则是“用”的。用和读不同的地方在于,“用”书能听、能读、能看,还要够好玩,在功能上对于数字出版有比较全面的要求。站在图书馆的立场,他希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并存并用,特别强调数字出版品必须标准化,内容能集成化和体现知识性,平台最好社区化、个性化。

  不可否认的是,眼下不少出版机构的童书数字出版由于定位不明,只是做了“搬家”工作。“童书数字出版不应只是把内容放到阅读终端上而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在数字出版专家王勤看来,出版机构未来应该把功夫用在内容生产上,做一个数字生产的再创作、再发现者,进而再去与各种终端融合。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认为,作为传统少儿社,不应成为廉价的内容供应商,更不能成为资源供应商,而应该努力去做数字的出版商和阅读服务供应商。更进一步来说,做阅读服务供应商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提升自己的内容创新能力,同时不能急功近利,要扎扎实实稳步推进,要有顶层设计。就中少总社而言,李学谦要实现的目标是复合出版和全媒体传播。

  新阅读研究所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悦读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虎同样觉得,传统出版社转型做数字出版,有些元素要密切结合在一起,比如技术、内容和体验,但出版机构一定要专注于内容。

  问题是,内容真的掌握在出版机构手中吗?事实上,国内不少童书出版机构大量的数字版权并不在自己手中,一部分是因为国内原创作品尚未签下数字版权,一部分是由于国外引进版尚未取得数字内容授权。这也使得出版企业在进行下一步规划时变得举步维艰。

  然而,另外一群人已经在行动。腾讯网儿童频道目前采取完全公益化的儿童社区服务,每天有85万活跃用户,他们正在广邀请出版机构和各方人士加入其平台,进行资源的互换合作。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图书出版部副总监金鑫透露,2011年淘米图书各类总发行量接近900万册,334个品种,销售接近1.4亿。淘米期刊群每一期影响100万以上读者受众。在APP上线的童书产品2012年将有百种。不管是无缝对接终端的腾讯儿童频道还是从影视、游戏起家,延伸到纸质图书的内容原创再到如今童书数字出版规模不断扩大的上海淘米,都让人不得不正视,就“服务”而言,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

  诚如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远萌所说,对于儿童这个群体,不管是童装还是食品或是互联网、图书,都是在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仅仅围绕某个产业链的研究已经不够,价值链的研究和开发正在发生。”对于童书来说,文化与娱乐已经融合在一起,不拘泥于要做的东西是什么,而是孩子需要什么。”不管是腾讯还是淘米,他们做的已经不是行业而是“生活”。

  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又该怎样定位自己?“如果不想被别人取代,我们只有自己取代自己。”香港现代教育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内容发展总监陈思婷这样的表述似乎有些悲壮,但也透露出积极的讯息。她认为,在未来,编辑依然是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在初期,传统编辑对于数字化感觉陌生甚至排斥,但市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熟。“未来出版机构最大的优势依然在他的编辑怎么去看待想要传达的内容,怎样去整合那些内容,而这最终决定了做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子。出版机构在培养新时代编辑时,需要坚持。”

  可以说,童书数字出版目前已经开始朝向跨平台多载体,虚实整合的世界迈进。但其中仍存在诸如平台瓶颈、内容瓶颈、资本瓶颈、人才瓶颈以及市场成熟度瓶颈等诸多制约因素。尤其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我国的童书数字出版因版权保护、技术标准、平台建设、付费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盈利模式仍不清晰,发展起步略显迟缓。相对于日渐成熟的成人读物数字出版市场,有关中文童书数字出版的研讨与关注还远远不够。正如接力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黄集伟所说,在童书出版领域,尤其在童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梦想和希望,也存在很多难题,需要不同行业的人共同去研究,发出更多的声音。

  ● 声音·数据

  童书数字化的需求真的很强烈吗?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的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儿童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已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对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也是如此。14岁到~17岁的未成年人中,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已经达到54.7%,成年人只有38.6%,说明儿童在数字阅读方面已经走在成年人前面。从阅读方式来看,排序分别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光盘阅读、PDA、MP3、MP4、MP5阅读、其他阅读。从内容形式上来讲,电子书是首选,其次是电子报和电子杂志。手机小说、学习以及其他浏览已成为未成年人利用手机阅读的主要的形态。

  儿童喜欢数字阅读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方便,其次是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第三是信息检索便利。此外,收费少甚至不收费,信息量大,方便复制和分享,以及喜欢这种阅读体验,交互性、音话俱全、非常生动等等都是影响因素。

  从儿童阅读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在数字阅读过程中,使用手机、PAD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而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主要通过阅读客户端来实现。

  来自腾讯网儿童频道的数据显示:

  中国目前0~14岁儿童网络用户有2.2亿,中国未成年人91.4%接触过互联网,且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率非常高,3岁以内的孩子1%接触互联网。中国孩子上网时间黏度比成人用户浏览内容黏度高得多。他们上网主要干三件事:玩游戏、看新闻、看小说。

  目前中国儿童门户网站向儿童收费并不容易,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儿童用户是天花板,用户的需求和家长(付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需要找到非常清晰的融合点。第二,中国孩子上网还是以娱乐为主,图书数字化的需求,其实还不够强烈。即使有需求也是低龄那一段,年龄段再高一些对纯图书数字化的需求还不够强烈。第三,儿童的网络阅读习惯没有养成,也跟绿色上网环境有关系。第四,图书付费行为正在培养。从眼下中国儿童图书数字化初级状态看,资金和平台需要更多更大更深入的投入,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发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势大事
   第03版:大势大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书业时评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教育出版
   第10版:畅销书推广
   第11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12版:资讯超市
   第13版:中国悦读周报
   第14版:中国悦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15版:中国悦读周报·思想·科学
   第16版:中国悦读周报·财经·管理
赛尔号2大电影同名图书暑期火线上市
从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变
企业行动
选题秀
理想国“电影馆”的选择
中国图书商报大众出版07从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变 2012-07-03 2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