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3: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鸿:作为故乡梁庄的观察者,我笑不起来
梁 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已出版《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等多部学术专著。
《出梁庄记》梁鸿著/花城出版社2013年3月版/39.80元
  □采访人:夏楠(商报记者) ■受访人:梁鸿(作家)

  历时两年,走访10余个省市,340余人,以近200万字的图文资料,梁鸿整理撰写的非虚构作品《出梁庄记》近期由花城出版社推出。从《梁庄在中国》,到《出梁庄记》,梁鸿以自己的故乡河南穰县梁庄为缩影,关注中国农民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书写被遮蔽和忽视的中国。中国有近2.5亿农民工,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却又无法融入城市。

  无论是《中国在梁庄》还是《出梁庄记》,都给梁鸿带来了不少关注和奖项,但对她来说,对故乡和亲人的书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许是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她在不久前领取一个“年度散文家”的奖项时,在台上几度哽咽。在记者的采访中,对于获奖,梁鸿不愿多谈,而是更多地谈写作,谈梁庄。

  故乡比文学更能慰藉灵魂

  □在2010年写《中国在梁庄》之前,你一直在做文艺批评,为什么会从评论者转向作家,做了一个专业上的转向?

  ■其实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是有很多原因的。在下笔写梁庄之前,我正处于职业苦闷期,感觉讲课、写论文和写文章这些每天做的事好像跟我的心灵没有打通。心情苦闷之下,便回到家乡,打算看看想想,思考一下,后来就有了写《中国在梁庄》的想法。

  □你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犀利的批评家,在职业上的困境是否也说明了当代文学的困境?

  ■我一直都希望在文学中找到某些东西,但当代文学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这种力量,不过反过来说,文学有必要提供当今社会的现状吗?

  我没有在文学中汲取到某种让人自信从容的力量,所以转身回家是一种自然的选择。故乡大地慰藉灵魂,是一种最古老的存在。

  □在决定书写梁庄的时候,你对这两部作品有清晰的规划吗?

  ■是在写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只有“在梁庄”而没有“出梁庄”,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梁庄,一半是梁庄留守者的故事,一半是进城农民的故事。

  其实我是作为学术专著来写梁庄的,并没有奢望书能卖多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心。作品出版后收到这么多反响让我很意外,也许是因为我的写作暗合了当下中国人的某种情绪。

  □也许是因为《中国在梁庄》击中了每个人心中的痛,包括《出梁庄记》,书中对农民工艰难处境的描述沉痛得令人震惊,这种纠结都让我都有点抗拒继续阅读下去。你笔下的梁庄人有读到这本书吗?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有一些年轻人读过,但他们没有深入思考,他们考虑的角度是“我妹妹在写这本书”。我在采访中,每次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他们会说,哪个老乡有什么故事,会主动帮我去找老乡,但更多的则不会关心。

  其实我不太愿意让他们看到这本书,我不想让他们突然看到自己的状态,他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对生活没有思考。我也不想让他们觉醒。为什么不想让他们觉醒,这说起来是个很大的话题。

  “写作让我突然看到生活的黑暗和残酷”

  □最近有几本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作品,像《打工女孩》讲述女孩们通过努力改变人生的故事,但你的作品则更为现实,你书中的几十位打工者即便打了几十年工,也很难改变自己的人生,谈到自己的生活总是不幸福和痛苦。为什么有这种差异?

  ■沉重也罢,痛苦也罢,我所看到的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能成为文员,他们大多数人是流水线工人,是三轮车夫,他们不像《打工女孩》中的女孩有职业的上升空间。比如三轮车夫们谈论他们遭遇的“打架抢劫”,他们虽然是一边喝着酒,一边笑着对我讲的,但在这种状况下,我很难进行乐观的叙述。而且面对只能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如果他们能得到尊重和包容,我愿意用乐观的方式来写。因为哪怕他没有上升空间,只要兢兢业业,靠汗水吃饭,也值得尊敬。可他们的生活是不容乐观的,他们又怎么能获得乐观和开朗的生活?

  □你怎么处理主观视角和客观的叙述?怎么做到让自己客观?

  ■梁庄对我而言,从来就不是客观的。看起来梁庄人的自述是客观的呈现,但又有多少是他们自己进行了遮蔽?绝对的客观是没有的。这本书讲述的是私人历史,也不是客观的。我看到的梁庄,他们是我的亲戚,是我熟悉的人,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们是客观的存在。对我来说,我写的是主观的梁庄,不是社会学的梁庄。

  □在写作中会有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吗?有没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尤其作为女性作家来说,情感更为细腻。

  ■我在写梁庄的时候,女性视角的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所以投入很多情感。

  让我痛苦的事,是我突然看到生活的黑暗和残酷。越是走到生命的内部,人越敏感,悲伤就越难控制。像死去的小柱,我的堂弟,他死于工厂环境中毒,这让人无力又伤心。这种痛苦不是个人的伤痛,而是这个时代普遍的痛苦。我作为一个观察者,当观察的对象在大笑谈论的时候,我看到的却是生活内部的黑暗,我笑不起来。

  作家讲述,读者思考

  □中国的很多问题都与农民有关,你在书中写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农民既要在城市的偏见中讨生活,也为了生计制假售假。

  ■生活的内幕非常复杂。为什么我用个体生命的方式来写这本书,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超出预想,我希望能把这种多样性复杂性呈现出来。他们丰富、多元、暧昧,更加多向,我希望能让读者更多地思考。

  □河南是农业大省,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探讨农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要作家来提供解决方案是可笑的,我试图通过讲述呈现逻辑。比如我写在城市中拉活的三轮车夫,为什么城市的官员一定要驱赶和抓他们?因为城市的发展思维里不包含这些讨生活的三轮车夫,可如果把他们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来看,他们的存在与城市的发展就不会这么对立。我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这样的话题。

  □你在书中说到自己去台湾农村考察,但书中并没有写出来,有什么感触吗?

  ■感触最深的是信仰的自在,他们可以拜各种各样的神,但在中国农村,是被嘲笑的。任何社会在转型期间都会甩掉一些东西,今天怎么甩,甩掉哪些,都值得思考。我希望不要那么仓促,不要那么快地抛弃历史,一个民族没有历史和过去是浅薄的。

  □接下来你还会继续书写和关注乡土文学吗?

  ■梁庄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那是我的故乡我的家,我不会再写另一个村庄了。不过,我还会重回学术层面探讨跟乡土中国有关的话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
   第03版:分销视野·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大众出版·专题
   第07版:中外交流·专题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生活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中南博集天卷推出思想文化读书品牌“读行者”
作家新作
洪业:季世君子的守与伤
梁鸿:作为故乡梁庄的观察者,我笑不起来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我伤害的行为艺术?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CG03梁鸿:作为故乡梁庄的观察者,我笑不起来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