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中外交流·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向欧美,从“破冰”到“顺势”
2013年春节“Year of the Snake”中国主题图书展英国福伊斯Foyles书店外景
  ■商报记者 刘海颖

  在今年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近百平方米的独立展台亮相欧美大社、强社林立的博洛尼亚国际会展中心26号馆,并现场向英国等国家输出46种图书,且与美国出版机构达成数字出版合作。在今年伦敦书展前,一家英国出版社通过社科文献出版社辗转找到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专门询问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否会参加伦敦书展,原因是对方对该社出版的法律专业图书十分感兴趣。去年法兰克福书展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强烈刺激了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国际出版界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关注。可以看到的是,能够触动欧美出版神经的图书内容类型已经大范围突破了中医药图书等“早期”走出去品种。作为西方主流话语体系的代表,欧美国家是国内出版机构近年走出去着意突破的对象。事实表明,通过这些年的努力,针对欧美的走出去确已实现了诸多实质性进展。

  2006年、200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先后启动,采取资助费用的方式,鼓励外国出版机构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截止2012年底,“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同61个国家的486家出版机构签订资助协议1095项,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诸多欧美国家。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12年出版图书目录中,北京出版社的小说《金山》、新世纪出版社的图画书《街道年轮》、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社科读物《我先祖的故事:利玛窦,徐光启和熊三拔》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多种学术著作等诸多不同类型出版社的不同类型图书由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等一系列欧美国家出版机构推出相应文本。从一个侧面可见,走向欧美已经从最初的破冰形成了一种势头。

  很多出版机构在多层面的努力下均有所斩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不少明星产品在欧美国家成功落地,如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已出版21个语种、27个版本,在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都有突出的业绩表现,该书的姊妹篇《于丹〈庄子〉心得》成功输出2个版本到法国,并即将在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出版,逐步进入欧洲的英语国家。人民文学出版社输出《推拿》到国际著名文学出版机构企鹅集团,并输出《古炉》到法国著名文学出版机构加利玛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输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选》到美国著名音乐出版机构海伦德出版公司。2012年该集团公司输出到海外(不含港澳台)版权573种,其中输出到欧美423种,占输出总量的74%。五洲传播出版社在最近3年间向20多个国家的30多家出版机构输出275项图书版权,其中绝大部分版权输出到欧美各主要国家。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出版集团以及人大社、北大社等多家单体社都在针对欧美国家走出去方面有亮眼表现。在渠道方面,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也有很多推进性动作。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在加大传统纸本书刊出口力度的同时,承接国家汉办“汉语角”项目,并逐步开展国际会展业务。未来,该公司准备在欧美注册出版公司,并且在会展业务上通过与多家单位共同承办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合力打造世界领先童书专业国际书展平台。

  针对欧美国家的走出去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产品上,还涉及到战略合作、设立机构等多个层面,资本运作融入其间。如中版集团已有海外出版发行网点28家,并继续探索以资本合作方式推进国际化进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北美成立出版公司,出版“中国道路”主题图书。社科文献出版社搭建国际学术出版和传播平台,与荷兰Brill、德国Springer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吉林出版集团等集团单位以及人大社等单体社分别与国际知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可以预见,随着产品品种输出数量的持续递增以及走出去运作方式持续深入,针对欧美走出去会在更大程度上呈现“顺势”姿态,以更强劲的步伐走向西方主流出版圈。

  人大社主攻选题策划机制与海外市场分析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输出欧美的图书包括学术著作、人物传记、汉语教材、工具书、大众图书等,输出欧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波兰、土耳其。

  人大社针对欧美国家版权销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精细的选题策划机制以及切实的海外市场分析,特别是作者的遴选更是让外国出版社看到了商机。该社策划出版多部介绍中国、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与经验的图书,最典型的是“中国经验”系列丛书。在《大国的责任》出版之后,《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功的》等相继面世。《中国的抉择》、《中国的未来》的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波兰文版权相继售出,《中国之路》的英文版和日文版也已授权海外出版。此外,人大社还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大规模调研国际出版市场,拓宽海外发行渠道。在版权输出的过程中,人大社进一步加强图书翻译、编辑质量,致力于用目标国的语言讲述中国学术文化。

  人大社输出图书以纸版和电子版两种分销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在国外主流发行渠道销售,为世界范围的读者提供中国经济、金融、文化的权威资讯。此外,海外学者多次为人大社“走出去”图书撰写书评,还有海外媒体在当地报纸上宣传人大社“走出去”图书,如在土耳其《kiTap》上刊登的一篇主标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终于来到了土耳其》的文章,引起热议。在后期市场营销方面,该社抓住国际书展的机会,多次与国外出版社共同举办走出去图书签约仪式和首发式。其中尤为突出的则是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期间,人大社分别与培生教育集团和圣智学习出版集团举办了《务实求理》和《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英文版新书发布会。另外,人大社计划实施音像出版物走出去工作,已有了初期成效。

  译林社“定制”产品顺畅出口

  译林出版社是一家致力于引进国外优秀出版物的老牌社,原创作品非常少。但在走出去大背景下,该社利用自身和外国出版社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优势,与海外出版专家进行“合作出版”,为欧美市场量身“定制”图书产品。

  比如,该社邀请美国京剧研究专家Ione Meyer女士用英文直接创作。她毕业于梅兰芳戏校、以京剧研究获伦敦大学硕士学位,并致力于京剧在国际上的推广与传播。该书以西方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和表达,阐释了京剧历史人物和故事,京剧流派与角色,京剧行头中的片段及点滴。该书很快就输出到英国和美国,首印已经销售完毕。此外,颇具代表性的走出去产品是“符号中国”丛书,其主要面向外国读者、中国及海外华人圈青少年介绍中国文化。该书的版权已售至英国、美国、法国和韩国,德文版也正在翻译洽谈之中。该产品在英国销售尤其火爆,3000套很快售罄。法国版首印3000册刚刚面世。

  促成这些产品成功输出的主要原因还是“定制”出版和“合作”出版。输出的图书并不是译林社现有的中文图书,而是和译林社有着多年合作关系的外国出版社的专家经过对海外市场的调研,从外国读者的角度策划选题,然后再由译林社组织国内的作者撰写。中外双方在选题、版式设计以及发行营销等各环节展开紧密而深入的合作。合作中资源共享,费用均摊,形成出版“合力”。而且译林社拥有较强海外资源,请到许多专家来“打磨”、“推荐”这些走出去的图书。如《符号中国》的英文版顾问John A.Froebe曾任美国驻沈阳领事馆领事,研究中国文化多年;译者Zhenzhen Lu为毕业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美国华裔,专栏作家;英国资深出版家、牛津国际出版中心原主任保罗·理查森教授撰写引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刊物《国际博物馆》主编万松也作序推荐。

  由此,译林社的很多书在中文图书面世之前就已输出了版权,甚至“20世纪中国文学选读”这样的大部头丛书在中文书稿尚未写好的时候,就已经被德国著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购买了版权。

  目前来看,图书海外销售情况还不错,但还没有特别畅销的图书,这也和译林社推出的图书主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主流文学有关,缺乏热点和话题性。同时,由于是高品质的图文书,印制成本比较高,利润空间不大,营销还比较欠缺。下一步,“符号江苏”系列图书英文版面世时,译林社会考虑和外方一起做营销。该社也将考虑在国外设立出版分支机构,并且开设“中国书店”,直接面向海外市场进行销售。

  南方出版传媒公司多元化与专业化并行

  2012年,南方出版传媒公司签约版权输出项目共170种(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比去年增长70%,输出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等,输出欧美主要国家的图书项目占52%,较好体现了公司致力于拓展西方主流出版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出版传媒向海外输出了多种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图书,成为输出的一大亮点。《新中国宪法60年》系统阐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宪法制度的变迁,重点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已输出到美国;《流动中国》全景式记录中国流动人口的悲欢离合,在2012年伦敦书展上德文版和意大利版同时被外商买走;《中国智造——超越制造的新征途》、《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等一系列图书则从中国经济转型的视角切入,揭示了中国现代企业成功之路,分别输出到美国和加拿大。

  南方出版传媒积极与欧美地区主流传媒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在产品、版权、资本等方面开展合作。2012年,南方出版传媒与匈牙利多瑙国际出版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商定从版权贸易、图书项目投资、股权投资等方面开展深层合作,成为国内首家与匈牙利出版机构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出版集团;与战略合作伙伴意大利大红虾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涉及《葡萄酒》杂志和快乐益智电视频道等具体项目的合作协议,同时还与意大利CLASS EDITORI出版传媒集团、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美国全球按需出版集团等多家国外大型专业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近年来股份公司与国外出版机构、尤其是欧美主流国家出版机构的合作情况来看,该公司在致力寻求与国际出版企业巨头开展多元化合作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加强和外国专业出版社的联系与合作。这些专业社往往规模不大,但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独特优势和行业地位,在欧美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能够站稳脚跟并发展得相当好。与专业社的合作拥有宽广前景,如果能把专业对口的图书不断提供给他们,能达成输出成果的产品就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书,而会是成批成系列,甚至还会围绕这个主题衍生出更多的潜在图书合作选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
   第03版:分销视野·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大众出版·专题
   第07版:中外交流·专题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生活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话难处说办法
走向欧美,从“破冰”到“顺势”
国图集团公司传统书店与电子商务双管齐下
亲历美国版权保护和公众文化服务
青岛社摘得国际美食出版“奥斯卡奖”
中国图书商报中外交流·专题07走向欧美,从“破冰”到“顺势”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