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中外交流·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历美国版权保护和公众文化服务
  ■吴成军(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前在国内经常听到或看到美国批评我国对文化和影视产品版权保护不力的指责,颇不以为然。来美之后,一件亲历之事让我感受颇深。

  因为上课要用一本教材,我就去学校图书销售中心购买,由于书已卖完,就向一位美国同学借了一本。当我拿着120页的书去图书馆复印时,被告知“这本书不能复印,因为版权页上写明,它受法律保护,不能随便复印”。复印一部分内容呢?答复仍是“不能”。这里不能复印,别的地方呢?答复“不能”。除了学校和当地图书馆,其他地方没有收费复印服务。我只好在图书销售中心预订一本,最终以63美元购买了这本书(图书标价58.8美元,税款近5美元)。在国内,复印一本书多容易,只要你提供材料,没人关心它们是否可以被复印。

  同样地,飞机上,如果你想看电影或玩游戏,需付费8美元。美国法律规定,在特定场所不能免费播放具有版权的音像作品,收费是为了支付给版权人或公司一定的使用费用。在美国的网站上,你也不可能随意下载歌曲、电影或论文。

  版权保护的法律已在美国人心中生根,版权保护已成为他们的潜意识行为。在美国,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定价很高,大多数图书在20~50美元之间,带有彩图的图书更贵些,在60~300美元之间。对于普通美国人,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无论是在候车室、火车上,还是在飞机上,看书的美国人还真不少,是他们有钱买书吗?也不尽然。美国有庞大而免费的借书系统,无论是谁都可以到当地的公立图书馆中免费借书和音像制品,其前提是办一张免费的借书证(只需提供3份证明你有固定的住所即可,例如信件之类),也可以到住地附近的大学图书馆中看书和借书。我所在的陶森地区,其公共图书馆位于市中心地带,来去非常方便,各类报刊、杂志和各类图书与音像制品非常丰富。这类图书馆的所有费用都由政府财政支持。这些公立图书馆平时都开放到晚上九点或十点,周末关门会早一些。这里的网络也免费,当然也可免费使用图书馆中的计算机进行资料收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这类免费的图书馆更是多得惊人,且占地面积十分庞大。在这里的书店看书也免费,书店一般位于市中心地带,店内配有免费的网络和桌椅,可向图书馆预约想读或购买的图书。

  其实,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收费和政府掏钱支持一些免费的服务并不矛盾:高收费可保护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巨大付出与其收益的正比性。免费的网络及借阅服务又可以保证一般的普通百姓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权利。在国内,因为盗版猖獗,创造或创新要冒巨大风险。“山寨”在发展初期固然可以快速地提升竞争力和占领市场,但同时也会削弱创造力。这无疑需要反思:期待保护版权的法律更加健全,人们的版权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也期待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普通公民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公民的文化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
   第03版:分销视野·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大众出版·专题
   第07版:中外交流·专题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生活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话难处说办法
走向欧美,从“破冰”到“顺势”
国图集团公司传统书店与电子商务双管齐下
亲历美国版权保护和公众文化服务
青岛社摘得国际美食出版“奥斯卡奖”
中国图书商报中外交流·专题07亲历美国版权保护和公众文化服务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