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论纲》立足于草地农业(下称“草业”)科学在国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联系国际草业发展趋势,首先从草业系统和草业科学发生的历史沿革、时代背景出发,开始对草业科学作全景式阐述。对草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调控作了诠释;探讨了全球及中国的草原类型、概貌、碳汇潜势及其发生学关系;最后以当前草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主轴,重点论述若干相关重大问题。全书约20万字,分为四篇。第一篇为“历史篇”,为我们展示了华夏民族历史上历时1.8万年,从“原始草地农业”经过“耕地农业”,再到“现代草地农业”的万年历史大回归。第二篇为“架构篇”,就草业发生与发展的三类因子群、三个界面和四个生产层三大板块,以及各个子系统间的系统耦合及系统相悖过程作简明阐述。第三篇为“类型篇”,从草地发生学关系出发,使用综合顺序分类法,把全球草地纳入一个发生学系统,分类而又聚类,亲缘关系一目了然。第四篇为“心忧篇”,在“放牧”、“食物安全”、“四维结构”三个主旨专题之中,就数个重大问题如草业的生态功能的内涵与发挥,草业的食物功能的潜势与当前存在等问题等展开论述。
任继周院士是我国草业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与带头人,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我国西部草原地区从事草地科学研究;改革开放后,又致力于南方草地研究与农业系统发展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书首次采用维性观点论述草业科学问题,具有理论的重大创新性。维具有理论体系的实在性,为草业科学构架所依附。草业科学的四维学科独立地阐述了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互相交叉渗透,贯彻于草业科学各个板块和分支学科之间,既联系又规整了草业科学。
该书是任继周院士多年来研究教学凝练而成的草业学科纲领性著作,意义重大。该书首先给草业科学的研究给出了方向。草业科学属于交叉学科,如何找准它的研究内容,定位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而不埋没在相邻学科之中,该书给出了指导。《草业科学论纲》一别其他的专业著作,从整体上对草业科学进行了梳理,对草业作提纲挈领式地规整,草业梗概无一遗漏。抓住这些要点,草业研究与生产上均能有的放矢,减少浪费。特别是“四维”概念的提出,“放牧”观点的纠正,更是对草业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草原建设项目中,将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浩如烟海的今天,能够帮助广大的读者迅速地获取知识,该书付梓弥足珍贵。
三农问题举国关注,虽经多年治理,仍未缓解。我国农业系统是具有浓厚历史情结的耕地农业,重视籽粒类粮食作物生产而轻视动物类畜牧业生产,与我国现在不断增长的动物类食品消费趋势相悖而行,我国的农业结构也到了改弦易辙的时候了。草业将为我们提供农业系统的这种解答,它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在国家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保障、农牧民脱贫致富、实施低碳经济和边疆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草地农业将引导人们走出以往农业的误区,为人类提供对一个生态安全、生产稳定、生活富足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草业科学论纲》的出版也对我国农业系统的走向给出了一种解答。
作者文笔精炼,蹙金结绣,以较为简明而又深刻的方式,为读者打开通向这个新兴农业系统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