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我们一起坚持一个梦想
  ■朱旗(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

  时光荏苒,上海书展举办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十年间,由于坚持一贯的高品位和高水准,上海书展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上海市民一项重要的暑期文化活动,被誉为“上海的文化黄金周”,更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展”。

  这十年,作为一名业内人士,我经历、参与了历届书展,每次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成功办展后的精神愉悦和身体疲惫,每次都会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是什么支撑着上海书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使之如同一坛陈年佳酿,甘甜醇厚,沁人心脾,经久不衰?作为短期内上海最大的“实体书店”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爱书人,不顾风雨酷暑,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场文化饕餮盛宴中来?而平日里遍布上海的实体书店如何才能延续和复制这种刹那的辉煌?书展给实体书店走出目前的困境带来哪些启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启示之一:“理念”。十年来,坚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服务读者”,秉承“全国”、“首发”、“大家”的办展理念,努力打造“中国最美的书展”,并致力于将“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送入千家万户。从2004年首届书展的“阅读嘉年华”、2005年的“读书,让生活更和谐”的口号,再到2006年确定的“我爱读书、我爱生活”办展主题,上海书展不断诠释着读书对生活的意义。2012年的“理想书房”更是向广大读者和大众展现了理想生活的新愿景。这种理念的不断升华和丰富,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价值的内涵。

  启示之二:“品牌”。经过十年的打磨,上海书展培育出了一系列知名品牌,比如“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书香·上海之夏”、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等,又比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全力打造的“世纪中国论坛”、“世纪阅读论坛”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上海书展品牌,其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在不断得到提升,品牌效应得到极大的发挥,使上海书展不仅成为一个图书卖场,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名片,乃至城市精神的价值坐标。

  启示之三:“人本”。几年来,上海书展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无论是展馆布局、服务设施、信息化设施等硬件水平还是服务人员素质等软件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第一届的“服务指南”,到2006年全场普及POS机、银行结算卡和手推车,再到2009年引入志愿者,2011年搭建阳光篷,以及2012年第一次实现场内WiFi和微博服务等等,无不体现了上海书展“以读者为本”的人文关怀。

  启示之四:“专业”。书展现场,越来越多的书店和出版社打起“专业化”、“个性化”的招牌,以其“专、精、强”博得读者青睐。比如,上海外文书店就曾携参展史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日文原版图书强势登陆上海书展,获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追捧;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品种齐全、成套的语文工具书在书展上受到广泛关注。“人无我有”、“错位经营”的专业优势在书展得到充分体现。

  上海书展的成功无疑给当下处在困境中的实体书店的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想除了政策支持外,恐怕书店本身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才是关键。上海书展的成功给实体书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启发,那就是形成先进的经营理念,打造特色品牌,以读者为本,走专业化道路。我相信实体书店的明天依然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外交流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书业时评
   第10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1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文化·人物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上海国际童书展主办方运营方实力秀
我眼中的上海书展
让我们一起坚持一个梦想
上海书展十年之旅(八)
书展最全十年纪
中国图书商报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11让我们一起坚持一个梦想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