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书展十年之旅(八)
扈文建
张毅红
仝清影
  采访人:任志茜

  潘启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受访人:扈文建(作家出版社副社长)

  张毅红(上海青浦区图书馆副馆长)

  仝清影(新浪读书高级编辑)

  2013 年上海书展即将召开之际,本报与上海书展组委会办公室一同策划推出“上海书展十年之旅”系列报道,以上海书展十年发展脉络为主线,连续推出八期专题。本期为第八期。(链接:本报7 月12 日4 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一)》、7 月16 日3 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二)》,7 月23 日6~7 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三)》、《上海书展十年之旅(四)》,8 月1 日124、126 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五)》、《上海书展十年之旅(六)》)

  一问

  用一句话或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上海书展,是什么?为什么?

  扈文建:上海书展相比较其他书业活动,更像是读者的嘉年华。面对复杂的多元化时代,纯文学显得那么柔弱。当前需要突出特色,最大限度地为读书人服务,让读书人参与进来,比如请他们做义工,听取他们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想法办活动,提高参与度就变得更有效了。

  张毅红:参与了很多届上海书展的活动,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届都是人山人海,每一届都会带来惊喜和收获。书展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名片,成为百姓在家门口感受翰墨书香的文化节日,成为这个城市美好的集体记忆。作为一名图书馆人,从早年出版社设摊布展的图书采购,到如今携手出版社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书展的魅力,以及书展体现出来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仝清影:创新,人气,文化氛围,细节。创新,是指组委会的思路是创新的,不拘于传统,早在两年前,上海书展就开始跟时下最火热的、最具开放性的平台微博合作,直接为书香插上了“数字翅膀”。人气,不用多说,从早上还未开馆门口就排起的长队就能感受得到,读者的热情,堪比八月的上海天气。文化气息,不仅仅是名家云集,书香饕餮,国际文学周更让国内读者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国外文学。细节,拐角处的靠垫,可租用的轮椅、手推车服务、免费雨披,小小细节让规规整整的书展,变得温暖了起来。

  二问

  参加上海书展的经历中,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张毅红:2012年上海书展出现了上海图书馆的身影——在书展开展现场办证和阅读推广宣传活动,开创了图书馆参与书展主场活动的先河。同时,在展场外活动中也活跃着图书馆的身影,青浦区图书馆就因为关注“上海书展”微博而与中华书局在网络上结缘,共同策划开展了2012年上海书展青浦地区的系列书展活动。图书馆的公益文化品牌与出版界的优质资源双剑合璧,叠加出了全民阅读推广的精品效益,双方的合作即是互助、学习的过程,又开辟出吸引大众阅读的新渠道与市场。

  仝清影:印象最深的应该是2012年书展中央大厅的“花好月圆”墙。我们找路时无意中穿到了书画廊,突然有种误入荷花深处的小心翼翼,花安然盛放,字泰若张扬,混着书的墨香之气,但是那天其实人很多,外边熙熙攘攘,但看字画的人都非常的安静,真的让人感觉到,上海书展有热闹有激情,也有着沉静和理性。

  三问

  您认为往届的上海书展在哪些方面有所缺憾?如何改进?

  扈文建:上海的媒体应该介入到策划当中,眼光多往下看,稿件少用通稿。活动现场应该按照读者口味在场地上有所区隔,年轻人可以纵情,文化人能够安静得以交流。好似酒吧分静吧与闹吧之分。媒体的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全民阅读的推广上,独立的立场、敏锐的眼光,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作品。邀请更多的评论家一起担负责任,让更多的话题对准作品。

  仝清影:新浪直播间在东二馆的二楼拐角处,但是中央展厅会有微博的大屏幕直播,所以需要来来回回穿行于馆场之间。书展期间出现了丢书的现象,于是我们每穿过一个馆都会被拦住检查。希望在安保这方面,有更有力的预防措施,毕竟,一是被当成怀疑对象的感受不太好,二是人太多也容易造成拥堵。

  四问

  您认为上海书展在哪些方面值得称道?如何做得更好?

  张毅红:2013年上海书展正式向图书馆界抛出橄榄枝,首次明确将图书馆阅读推广做为会展全民阅读的功能拓展。青浦区图书馆目前也已向组委会申报了“书展照片微博征集”、家庭图书馆之“同读一本书”、“走进绘本世界”绘本推荐会等系列活动,并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手,在书展期间开展新书推荐、读书沙龙、文化展览等阅读推广活动。

  仝清影:2012年书展首次设置了寄书处,读者可以把买好的书存在寄书处。同时还推出了优惠快递业务,可以直接送货到家,买再多的书都不用担心,还可以买来直接送给亲朋好友,将阅读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看似小小的一个举措,不但大大方便了读者,也让读者从小的细节上感受到组委会的用心。

  五问

  您认为相关各方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应如何作为?

  扈文建: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拥有一流的读者,作为一个书业的品牌活动尽可能地更加开放,以便拓展影响力,从知道什么不能做转变到什么可以做得更好上来。

  张毅红:作为一名图书馆人参与到书展中,与出版界的精英并肩,感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书展能吸引并推广更多的优秀阅读品牌与项目,为打造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推广联盟,搭建一个更广阔的交流、互助发展的平台。

  仝清影:为网络媒体,我们目前在上海书展的工作主要还是承载着媒体的宣传功能,但我们同时也是门户中第一个开展收费阅读的网站,并且我们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版权作品。希望通过书展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阅读的多种状态,也希望能与更多的出版社作者合作,让更多更好的作品通过新浪读书、新浪微博等平台得到更有力的宣传推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外交流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书业时评
   第10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1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文化·人物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上海国际童书展主办方运营方实力秀
我眼中的上海书展
让我们一起坚持一个梦想
上海书展十年之旅(八)
书展最全十年纪
中国图书商报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11上海书展十年之旅(八)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