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追求畅销书也是每个出版人的梦想。所以从公司到个人,从管理者到执行者,大家的目光都锁定在了那些畅销书中,锁定在了那些成功的出版人身上。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成功的原因,其实成功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每本成功的畅销书、每个成功的出版人,诞生和发展的轨迹都是由个人的天赋、工作的机遇、行业的环境、时代的巧合所缔造的。单单某个条件满足并不能复制对方的成功,很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从书到人到公司,失败的因素几乎都有共通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
一本书、一个出版人、一个出版公司,只要成功了都可以找到一百条理由,都可以找到无数的因素。大家总是会用放大镜来看待,把其中的某个点、某个因素无限放大,世俗眼中总是成王败寇的。但是每本失败的选题,每个不成功的出版人,每个经营不善的公司,他们失败的因素却往往有很多共通性,但却无人研究。
失败的理由无外乎就是那几样,比如从每本书看,内容不过硬、作者不够有名气、封面设计不成功、定价不合理、宣传不到位、渠道铺货不到位、渠道重视度不够、门店码放不到位等等都可以成为失败的理由。从个人看,则是定位不准确、工作平台不理想、个人知识不全面、缺少好的导师或领导。从公司看,则是人员素质不高、资金运用不当、企业管理混乱、经营状况不佳、内部没有凝聚力等等。
同一本书、同一个内容、同一个选题,在不同的策划编辑手里,在不同的公司操作下,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出版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需要天才和天赋的行业,一本书如何“点石成金”,一个选题如何发掘出不为人知的价值,都是策划人思想、智慧、人生经验的具体形象化。这些方面虽可以总结出一些通用的经验,但核心是人的悟性,而这个悟性是无法被其他人所复制的,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同样,每个公司都有他们创始人和管理者的人性痕迹,企业的管理模式、操作理念,从作者开发维护到发行渠道建设经营,到宣传营销的重视与否,还有同行的关注和支持度,都会对图书的成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体系企业制度也许可以复制,但是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的人性痕迹是完全不可能复制的,并且很多公司和出版人的成功伴随着时代的潮流、行业的机遇,这些都是每个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并不可能再现机会。所以单纯地模仿别的公司,去走别人成功的轨迹几乎是没有意义的,东施效颦只能显现自己的无知和弱点。想做好书,做好的出版人,做成功的公司,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只有把自我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走向成功。
每个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因素,只要把这些因素提炼出来总结出来,加以避免,就会离失败更远一些。离失败越远,也就是离成功越近。所以多总结失败的案例,多从失败的产品和公司身上找到问题,把问题予以解决、避免,就是为通向成功的道路打开了大门。静下心来,多研究失败,而非盲目崇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