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收藏热”的兴起,连环画收藏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行情日趋看涨。一些题材、品相均属上乘的连环画经常以上万元成交,有些精品甚至一书难求。
说及连环画,许多人都有美好的回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呼之欲出。但在动漫的冲击下,连环画再也没有以往的辉煌,1951年创刊的《连环画报》是目前中国硕果仅存的连环画画刊,销量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128万份骤降到1万份左右。
相比于连环画的“没落”,连环画的商业价值开始凸显,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类别。第一版的《鸡毛信》在2006年就被卖到5000元一本,而一套60本的上海版《三国演义》在拍卖会上可以卖到20万元。
几分钱、一两角钱的连环画卖到了几十万、数百万,连环画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掘,但连环画还叫“小人书”吗?相比起疲弱不振的中国连环画业状况,国外连环画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态势。在国外,从儿童、少年、青年、成人、老年人都有相应可供阅读的连环画书籍。法国连环画评论协会统计显示,仅2008年1~10月,法国就出版了1500种新连环画,销量在10万册以上的为数不少。在法国首创用中国毛笔进行绘画的爱德蒙·伯顿是欧洲连环画的国宝级人物,他正为打入中国连环画市场绞尽脑汁。
简单的一句“阅读兴趣变化”或“动漫冲击的结果”显然不足以说明连环画何以从生机勃勃到成为化石的宿命。”在笔者看来,连环画之所以成“化石”,一个瓶颈是受“向钱看”的影响,画家普遍看重经济效益。大画家不愿意画,而小画家又没有功力去画;而出版社转企改制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无力大批量出版。市面上的连环画,已经不再是给小孩儿看的了,而是面向收藏的人群。
科技改变了一切,动漫冲击了漫画书籍。但是,连环画传承的是文化,小人书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尽管连环画已远离昔日的辉煌,但作为一种曾经影响广泛的文化艺术形式,堪称文化遗产,甚至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连环画的艺术性和思想文化内涵也是卡通、动漫所无法比拟和无法取代的。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连环画的生存和发展亟待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的支持。惟此,传统的连环画才能突显出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