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热书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真实生动独特卓越的多情湘女大气磅礴悲情壮丽的浪漫传奇~~~
真实生动独特卓越的多情湘女大气磅礴悲情壮丽的浪漫传奇~~~
真实生动独特卓越的多情湘女大气磅礴悲情壮丽的浪漫传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实生动独特卓越的多情湘女大气磅礴悲情壮丽的浪漫传奇
一个崭新的霞姑形象
《杨开慧》余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1月版/38.00元
  ○范咏戈(著名评论家)

  纪实文学《杨开慧》是让我受到感动的一部书。它是近年来纪实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收获,达到了红色题材创作的新的突破。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两点上尤为突出。

  对红色资源的成功借用与改写

  红色革命资源在当代文学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完成好红色历史资源的当代转换是当代文学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在我国近百年新文学运动中,我们在对待历史传统问题上做得并不好。一方面是历史虚无主义占了上风,包括当下某种只承认历史碎片的“新历史主义”其实也是否定传统的;第二,以往我国的革命历史,特别是宏大历史存在许多被缩小、遮蔽、规训、符号化等,报告文学需要对历史事件和个人重新发现,重新定义和表述。需要在这个当中保持高度的文学自觉。从这些方面看,重述红色题材不仅是不能回避的,而且是一个严肃迫切的课题。湖南的作家们这几年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形成文学湘军的新的创作亮点。自然,传统历史资源的当代转换并不意味着对历史毫无选择的接受,它需要在当代语境中对历史传统重新审视和反思,这种反思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负责,绝不是某些大众传媒为取悦观众的戏说和消费资源。完成这些需要作家对革命和红色传统保有高度认同,也需要作家,包括艺术家有能力对历史进行多层透视、多次完成。所以,对红色历史资源借用和改写,除了要承担历史文化使命,还要在延续中反映深刻的内在差异,从而实现对这一题材的整体性超越。《杨开慧》较好地完成了这种担当。这些年来,红色题材创作,特别是毛、杨之恋和杨开慧题材的作品很多,我也看过一些,《杨开慧》是我近期看到的最优秀的一部!

  新闻眼和文学魂的完美结合

  这是一种对纪实文学本性的回归。纪实文学作为一种两栖文体,是用一定的文学手法直接形象地反映新闻题材的文学体裁。有了新闻点,才能有创作的前提;有了时间的沉淀,才能有充分把握热点话题、整体性质全面解读热点背景的可能。1980年代意外发现了杨开慧在1930年所写的非常珍贵的遗物。这种发现由于毛泽东生前没有看到等因素使之成为一大新闻热点,是一件重大新闻。《杨开慧》采取了以新发现的遗稿作为结构的主线,这次写作便是对新闻事件的一次及时跟进。这是同类的报告文学和其他题材创作所不具备的。同类题材也写了杨开慧革命的短暂的一生,也写她和毛泽东的7年、她的英勇就义,基本的大的历史事件是人所皆知的。但是作品采取的双线索结构,既对遗稿揭秘,又延伸和解读遗稿,由新发现杨开慧日记生发,更加深入到了杨开慧的内心世界。《杨开慧》在刻画杨开慧上体现了文学魂。这部作品多侧面突出了杨开慧身上的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死”。和毛泽东的7年,他们辗转了很多地方,从长沙到北京,以及到武汉、韶山、广州等等,许多过程都是一笔带过,处理得非常干净。作者把重点放在杨开慧选择毛泽东,再就是毛泽东和她分手以后,她的牺牲是另一个高潮。有这两点支撑,这本书的文学魂就非同一般了。书中的杨开慧作为一个湘女敢爱敢恨、重志向轻物质,这点非常突出。尽管她在爱上毛泽东时,家长和朋友都跟她讲毛不会给她一个安定的生活,但她还是不改初衷;第二就是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熏陶,那个时代正像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也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不能够感觉到的。”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尚理想行主义,杨开慧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是有雄健精神的一代时代弄潮儿。这样表现了杨开慧的一次超越,即“吾爱润之,吾更爱革命”。第三,可以看出她的品德来自于良好的家教。父亲是北大教授杨昌济先生,她接受了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如相夫教子、对爱情的坚定等,而这使杨开慧实现了她的第二次超越,超越革命者的层面使她足以与史上那些贞女、烈女媲美。这几个方面造就着杨和毛的世纪之恋,她能够那么坚定地选择了爱,选择了毛泽东。从一开始就作了牺牲的准备,她的价值观不一样,有的人活了20年等于活一天,有的人一天就相当于20年,超过了生命的宽度,从她的遗稿中也可以看出来,她不后悔。她告诉了人们29岁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她对生命的追求、追问,及价值、意义都体现在杨开慧这个圣女的身上。当然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她对待死的态度。其实她完全可以不死。从今天的角度,这么多人营救她,最后何健也放弃了最初的要求,只要她在报纸上登一个与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声明就可以了,她“死不足惜,只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就是别人无法攀登的境界。霞姑虽死犹生。她的大勇给人们带来大悲;大敬当中带来大憾。就是这些使《杨开慧》这部纪实文学让人回肠荡气。书中写到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与毛泽东爱别苦离,她独自承受的牺牲和严酷的拷打,对丈夫和亲人的牵挂,许多章节不忍猝读,令人锥心泣血,肝肠寸断。

  毫不夸张地说,《杨开慧》可以是近年纪实文学创作的标志性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指定读品名单
   第04版:特刊
   第05版:广告
   第06版:推荐读品名单
   第08版:广告
   第09版:广告
   第10版:阅读指南报告
   第11版:阅读指南报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品牌读品
   第15版:热书精荐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广告
   第18版:品牌读品
   第19版:品牌读品
   第20版:广告
   第21版:广告
   第22版:品牌读品
   第23版:品牌读品
   第24版:优案推介
   第25版:广告
   第26版:首届
   第27版:畅销书市
   第28版:广告
   第29版:广告
   第30版:市场数据
   第31版:热书精荐
   第32版:优案推介
   第33版:广告
   第34版:门店活动
   第35版:热书精荐
   第36版:广告
   第37版:广告
   第38版:书香导览
   第39版:书香导览
   第40版:广告
   第41版:广告
   第42版:阅读推广
   第43版:阅读推广
   第44版:广告
   第45版:广告
   第46版:热门作家
   第47版:热门作家
   第48版:广告
   第49版:广告
   第50版:首届
   第51版:热书精荐
   第52版:广告
   第53版:广告
   第54版:热书精荐
   第55版:热书精荐
   第56版:广告
   第57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58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5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6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6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62版:营销现场
   第63版:考试日历
   第64版:行情报告
疼痛与集结出征
一个崭新的霞姑形象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热书精荐15一个崭新的霞姑形象 2014-04-22 2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