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近期携其音乐绘本《新学堂歌》在北京朝阳区图书馆与读者见面。这套绘本是谷建芬在晚年献给中国儿童的一份珍贵礼物。谷建芬在退休后就闭门潜心为孩子们创作,很少出席公开活动,此次她不仅出席见面会,更接受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的采访,谈其为什么在古稀之年开始只为孩子们写歌。
“过去我给年轻人写歌,现在我给孩子们写歌。希望孩子们从古诗词中培养价值观,不让他们和传统文化失联,也希望能借此扭转社会道德观念的失落。我在退休后虽然一直闭门谢客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但我的心重就重在这里。”作为一名知名作曲家,谷建芬有多首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烛光里的妈妈》等经典歌曲被时代流传。但她从2004年起,开始选择古诗词谱曲,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让他们在歌声中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祖先的经典。
在策划商北京启发文化的促成下,也就有了由谷建芬精选《静夜思》、《悯农》、《咏鹅》等近30首中国经典古诗文谱曲,海内外十八位优秀的华人画家携手创作的华语原创音乐绘本《新学堂歌》。作为首部华语原创音乐绘本,《新学堂歌》旨在“以诗歌亲近传统文化,用音乐陶冶儿童情操”,融诗歌、音乐与绘画为一体,历经三年多的时间打磨而成。在绘画方面,启发文化总经理曲小侠特邀华人儿童插画家创作图画,其中有三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图画书大奖的华裔图画书大师杨志成,中国图画书最高奖项第一、二届小松树奖的作者王晓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CBBY理事蔡皋,我国台湾有“绘本之父”之称的郑明进等知名画家。
今年79岁的谷建芬感慨这套绘本让她受宠若惊,她说书中既有她的很多不尽意和不尽言之处,更有很多责任,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相通之处的共鸣。“绘本给听觉增加了无穷的视觉感受,听着音乐看着画,我心里会感到颤动”。谷建芬说,为孩子们写歌也带给她人生中最大的自责,她感慨自己从70岁才开始做这件事。
这其实与谷建芬的成长经历有关,因为历史原因,她在童年成长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接触得很少。谷建芬生于日本,6岁多回到辽宁大连,伴随日本童谣和日文教育长大,直到1945年苏军解放大连后,她才听到中国的音乐,接触到祖国的文化。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比如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从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应得的滋养”。这也一直让她感到遗憾。
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从不再为歌星写歌,而是为孩子们写歌后,谷建芬才真正领悟到。她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忆及少时父母对她的言传身教就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游子吟》作曲时,一遍遍吟及“慈母手中线”,让她一次次流下眼泪。给孩子们写曲中收获的感动,让她感悟到自己没有白活。谷建芬的创作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每一首曲子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确认主题,每一首都要慢慢琢磨。之所以这样慎重,因为“为古诗词写曲,面临两个对象,一是祖先,每写一首歌,都会想到老百姓和历史会怎么说,我希望我的音乐中淳朴地自然地流淌出对祖先的尊敬。另一个对象是孩子,每次我都想给孩子们新意和艺术上的熏陶。过去孩子们唱我的歌的时候,还需要调动情绪;但唱古诗词的时候,他们一点也不扭捏,情绪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当然,我也希望在歌曲中,把人类有的感情全告诉他们,不多一点甜,也不少一点苦。”目前,谷建芬正在准备《新学堂歌》的第三册,她要把这件事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