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北京字里行间书店三元桥店举办的“在美面前认真——张佳玮读者见面会北京站”上,80后作家张佳玮携《莫奈和他的眼睛》而来。他以一个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眼光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书写也有柴米油盐烦恼的艺术家们的人生历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对他进行了专访,听他如何谈自己的写作和生活。
对记者来说,采访张佳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他爱好广泛,读书海量,写作又快又勤奋,且不必说他在知乎、豆瓣和虎扑上写下的文字,光是今年上半年他就厚积薄发出版了5本不同方向的作品,涉及艺术、美食、名人传记和小说等等。光是做采访准备,把他写的文字草草看完就要花不少时间,何况作为一名工科男,他才思敏捷,回答简短坚定语速还快,采访时得要一直跟着他的思考速度跑。
对记者来说,采访张佳玮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他对约好了的采访绝不敷衍,在采访中会被他正襟危坐、有问必答的认真劲儿感动。而且虽然被他的读者昵称为张公子的张佳玮除了对“新概念出身”这样的标签表示不愿再提,还可以幽默一把,谈谈搞艺术的事儿。
文化评论、美食随笔、球评、艺术、文学,张佳玮在诸多写作领域中似乎无所不能,且文风自然舒展,有一股浑然天成劲儿。他在豆瓣、知乎的随笔文章的阅读率和推荐率居高不下。他还是与韩寒、郭敬明等同时成名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80后青年作家,但与其他人引发的话题争议和带来的商业成功不同,张佳玮一直潜心于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多家平面和网络媒体撰写专栏,还因热爱艺术前往法国巴黎留学。在见面会现场,张佳玮多次谈到喜欢,谈喜欢的作家,谈喜欢的艺术家,谈喜欢去的国家和喜欢逛的博物馆。他把自己的人生用来探索和丰富自己的艺术世界。
张佳玮长发飘飘的气质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未来会以艺术为专业,但他表示否认,坚持说自己是一个写字的人,因为他需要靠写字谋生。但在给自己打分时,十分制他给了七分,理由是每周要上课,业余写专栏写书没办法太从容。但对于小说,他有特别的情感——他可以为生活而写作,却因为爱小说,不想为生活而写小说。
张佳玮首次尝试艺术家传记,因为喜爱而选择了法国作家莫奈,且莫奈见证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在《莫奈和他的眼睛》中,张佳玮试图描述一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里,随着时间变迁,遍历各类起伏,这些生活印迹和时代流荡,又如何影响了他的作品——说到底,还是一个“人”的生活。荷兰光影大师伦勃朗是张佳玮下一本艺术家传记《伦勃朗1642》的主角,他认为画家与他有很多共同点,而且伦勃朗的人生故事虽然悲惨但颇具张力。他在1642年也就是36岁那年,遭遇人生巨大转折,并在不断抗争和不断失败中,创作出了一些当时没有成为潮流,但在后世名垂青史的作品。再加上17世纪被荷兰人号称为荷兰黄金时代,这样来看,这本书读来也会非常有趣。
虽然写了很多,但张佳玮并不认为文字靠得住。“我在29岁出国留学前,跟编辑说过这样一件事。世界上有两个29岁的人,一个人一天班没有上过,没房没车,胆囊有问题,又斜视;另一个人写过很多书,做过电视解说。看起来两人的境遇差别很大,其实,他们是同一个人,就是我。不同的语言描述会看到不同的人,但并不会改变‘我是谁’,所以,生活不必焦虑,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好。”
《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3月版/36.80元;《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张佳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49.80元;《孤独的人都要吃饱》张佳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4月版/32.80元;《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张佳玮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版/36.80元;《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张佳玮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版/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