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资本运作与人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公共机制,使资本为整体利益服务,包括对收入和资产实行累进税制等。
1869年,49岁的马克思在德国汉堡,举一己之力出版了人生中最伟大的理论著作《资本论》(第一卷)。这本涵盖政治与经济的著作中,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下,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书中,马克思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此外,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对 “剩余价值”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梳理。100多年过去了,《资本论》依然具有辉煌的学术魅力和精神魅力。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缺陷,使得经常性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更短。几十年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十几年爆发一次,而这30多年来,经济危机爆发次数更为频繁。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尽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直指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然而当前资本主义社会较之100年前更为复杂,经济形式更为多样,急需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次回答。《21世纪资本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书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收入及财富分配的历史。作者皮凯蒂利用20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收集的最新数据,尝试梳理出一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这部厚达700页的著作凝聚了作者所有的学术智慧和见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书引用的数据、图表过于庞大,在有限的篇幅中无法一一展现,皮凯蒂和团队专门开通网站,便于读者浏览查阅。这也算是大数据时代出版界的一大创举。
《21世纪资本论》不论是学术视野的宽阔程度,还是探讨经济社会的深度,都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的一部力作。书中,皮凯蒂的研究结果证明:“二战”以来,各个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当今世界,个体财富的多寡不仅由劳动者所决定,更由继承的财富所决定。
笔者认为,《21世纪资本论》尽管涉及的经济研究问题特别丰富,而最核心的研究焦点是财富不平等。皮凯蒂认为,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现象。他进而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并建议征收全球性财富税。
书中,对过去300年来的工资财富作了详尽分析,并列出多国的收入分配数据。这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财富收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而且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皮凯蒂认为:如果一个群体的收入增加,另一个群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变穷。因此他建议:征收15%的资本税(财富总额),把最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提到80%左右,强迫银行提高透明度,提高通货膨胀等等。但皮凯蒂也指出:“这些措施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精英可能宁可看到这个系统崩溃,也不会愿意让步。”
美国是世界上财富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绝大多数的财富被石油、汽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寡头所拥有,财富不平等的问题若得不到有效化解,美国的未来并不美妙。《21世纪资本论》中文版中,皮凯蒂专门撰写了“自序”。对于中国当前的财富收入不平等提出了看法和见解。他表示:中国目前进行大力反腐,腐败算得上是最不合情理的一种财富不平等,让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极少数人手中。所以,把反腐作为当前要务是完全必要的。不过,若以为腐败是导致极为不公的财富不平等和财富过度集中的唯一根源,就想得过于简单。他建议建立一整套公共机制,使资本为整体利益服务,包括在各个行业中发展各种新型资产和新型的参与性治理,还包括对收入和资产实行累进税制。他写道:“累进税制的理想形式是对所有收入和资产征税,没有免除或例外,收入和资产水平越高,税率就越高”。
总体来讲,《21世纪资本论》延续了政治经济学家、经济史家关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讨论,他重提一个老命题:资本运作与人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这对矛盾的研究和关注,被主流经济学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