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书评·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意思的“窑洞外交”故事
《国际友人在延安》任文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4月版/42.00元
  ○梦飞

  《国际友人在延安》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说它有意思,是因为它将那段“窑洞外交”的历史,像讲故事一样地记叙下来,把我们带到近80年前的延安,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再现了一个个国际友人的音容笑貌,使我们如临其境,兴味盎然。这时你会说:啊,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叙述。但它绝不是“戏说”,而是新的开掘,新的发现,新的叙述,是一本忠于历史的好书。

  书中有读者熟悉的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和白求恩、马海德的故事,也有读者不太熟悉的卡尔逊、卡尔曼和李敦白的故事,还有外宾群体的生动记叙。篇篇都有新史料,件件都是新视角。读后你会说:原以为熟悉的人物和故事,竟是这般陌生、新鲜啊!

  你看,斯诺来了:他的祖父曾是美国驻广州领事,与中国有缘。毛泽东的心扉为他第一次敞开,论政治,谈经历,讲爱情,说笑话,唱歌曲,双方都感到轻松极为愉快,结下终生深厚的友谊。特别是他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第一个将陕北苏区的真实情况告知天下,极大地改善了中共的政治生态,使陕北照进明媚的阳光,透进新鲜的空气,使国民党的“妖魔化”政策彻底破产。这一切,书中都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来了。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社会不平的女汉子,37岁来到中国,即加入中国人民反抗黑暗的行列。“写出中国革命的真实”,是她毕生的目标。她说:我早忘掉了自己不是中国人。她与毛泽东的交往,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更具私人朋友交往的性质和轻松愉快的气氛。她是敢于与毛泽东争辩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人。他们在窑洞烛光下,除了谈政治、军事外,也随意地谈文学,谈外国。特别有意思的是,她硬是将反对交谊舞的毛泽东,一招一式地“改造”为一个舞者,进而将这种西方文化在延安推广。她一生写了许多报道中国革命的通讯,出版好几本书,赞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这一切,在《国际友人在延安》中都有生动的描写。

  苏联摄影师兼《消息报》记者卡尔曼,访问延安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是坐着小汽车来延安访问的。这一曲折、有趣的过程,书中有详细的叙述,他在延安访问一个多月,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后来出版了几本画册,介绍毛泽东、朱德、洛甫等的活动,表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再现延安的景物风貌,记录前线的战斗场面,让世界人民形象地看到一个真实的边区。毛泽东几次接见他,友谊渐深,高兴地要他留在中国8年,多看看、多报道。

  对于印度援华医疗队、外国记者西北访问团和美军观察组这样的群体,该书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作了生动的记述,读来饶有兴味。其中有许多令人发笑的故事。

  斯特朗访问延安的故事,读者似乎比较熟悉,但书中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读来新意迭出。这是新的发现,新的史料,史书就应该常写常新。

  如此看来,《国际友人在延安》的确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众出版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版权产业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社科
   第11版:文史·童书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话题
   第15版:话题
   第16版:创意设计
与米景扬亲历荣宝斋的国宝传奇
有意思的“窑洞外交”故事
从人的视角解读中华民族历史
公益:财富分配的重要手段
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颠覆陈规
中国: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回归
面对历史的良知与出版责任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综合12有意思的“窑洞外交”故事 2014-10-21 2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