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曾是“地下丝绒”乐队主唱兼吉他手的卢·里德(LouReed)的摇滚歌词集《穿越火焰》获“2014年中国最美的书”。卢·里德的粉丝们常常随意地称呼卢·里德为“老李”,仿佛他就是自己熟悉的朋友。而在《穿越火焰》的整个出版过程中,很多人也正如朋友般走向貌似难以穿越的“高墙”,最终打开了通往这本“最美的书”的门。
《穿越火焰》的译者董楠是资深摇滚乐迷,翻译了众多摇滚乐图书,如杰里·霍普金斯的《此地无人生还》、格雷尔·马库斯的《老美国志异》等。发自内心的喜爱、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译笔,使“董楠牌”摇滚译著深受乐迷喜爱。最初,董楠先读到了《穿越火焰》的英文原著,开始翻译着玩。做过很多摇滚乐书的杨全强老师则对此书很感兴趣,决定试着购买版权出版中文版。
原著的版权购买颇费周折,因为新版原著厚达608页,且内页排版忽而规整、忽而凌乱、忽而倾斜,各种造型五花八门,根本不是一本单纯给人“阅读”的书,无论版代、原著出版社乃至“老李”本人,都对南京大学社的意向感到意外,生怕外版书与原版格格不入。南京大学社的版权编辑苏珊反复沟通,外国出版社终于松口——除了不菲的版权费,中方还要同时出版英文版,并且保留英文版的版式。最终,南京大学社答应外方要求,拿下版权。
2011年,董楠完成了该书的主要翻译和一篇长长的译序,2013年初又增译了新版中最新的三张专辑。南京大学社将译稿进行排版,责任编辑蕴敏对照原文做仔细编校,就一些歌词的翻译写了长长的审稿意见,和译者反复讨论。
两遍编校之后,南京大学社邀青年设计师周伟伟设计封面。周伟伟为南京大学社设计了很多摇滚乐书的封面,一看到《穿越火焰》的原著和校样,就觉察这是一本值得“尽全力设计”的书。内容和原版形式的前卫不羁,给中文版的装帧设计提供了很大空间。周伟伟兴奋地提出,愿意提供义务劳动,对中文版重新设计和排版。由于重新排版,责编又从头编校。
最终,周伟伟的设计思路是:裸脊——便于平铺翻阅;裸脊上手工贴上分别烫有中英文书名的PU皮,且颜色和书的颜色一致,显得和谐而有层次感;双册函装——突出整体性,便于包装和收藏;中文黑纸印银,英文牛皮纸印黑,视觉和材质上酷而有质感;封面分别用与内页同样材质但克数更高的黑纸和牛皮纸,折叠后手工粘贴。打通的函套露出黑黄双色裸露的书脊和皮质书名,使内页材质的与众不同展露无遗;而函套上烫压出的英文歌词、手工贴上的印有书名的黄色标签,则使函套呈现出耐看的酷美。
思路很炫很好,银子可得花不少。结果老板看到效果图,爽快地拍板同意。宽容和信任润物无声,内里却是暗自涌动的对做书的激情。出版科主任郭欣随后也加入团队,帮着反复核算成本;她在出版科工作二十几年,熟悉各种印制工艺,总在紧要关头帮忙定夺纸张、工艺。
《穿越火焰》从定稿付印开始,就交给了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大陆唯一指定印刷基督教圣经和赞美诗的印刷企业。印场人员、设计师、出版方多方沟通,讨论用纸、工艺实现的可能,反复商量印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试验封面上人像烫银的工艺。
最终,经历近三个月的打磨,《穿越火焰》的样书呈现在眼前——形式上前卫与静谧完美糅合,非常契合卢·里德作为一位充满哲思的先锋派摇滚艺术家的品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