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著名电影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的电影文章结集,是作者的反思回顾之作。书中文章皆为作者亲自精选,其中包括十篇文章和一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到戴锦华多年来以电影为基点,对当下与历史议题所展开的思考,尤其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发展的断面,反映了作者面对电影的事实以及与电影的事实所持续深入的视点与思考层面。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赵敔著/花城出版社2015年1月版/35.00元
十四岁就失去父亲,一心想要独立生活的女儿,放下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告别爱人,从北京回到家乡小城,陪伴身患绝症的母亲,并记录下她生命中最后的半年。该书不仅仅是病中生活实录,更是通过亲人病危这个特殊时期,深刻反思了中国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爱与矛盾,控制与挣脱,以及家乡与他乡这个永恒的话题,足以引起两代中国人的共鸣与反思。书里有两代人的爱与痛,两代人的坚守与逃离,两代人的反抗和叛逆,更有一辈子的守候与不离不弃。
《变形记》黄昱宁著/海豚出版社2015年1月版/38.00元
该书是著名散文作家黄昱宁的一部影评书评性质的随笔集。书中收录近30篇文章,谈论文字主要是小说改编为影视所带来的感想与思考,如《福楼拜的诘问》、《盖茨比与狂想曲》、《白鹿原猜想》等。这些有关影视和小说的评论从各种视角切入,就某一部电影或小说谈创作中的多种可能性和各种改编的得失,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和思考空间。
《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谢强、严倩虹著/重庆出版社2015年2月版/42.00元
这是一部透过法国电影解读法国文化的佳作。全书贯穿着作者对法国社会和文化长达十年的观察、体验与求证,电影成为作者向读者描绘法国的最好介质,因为他发现,法国电影至今仍然传承着法国良好的文化传统,从不模仿和媚俗,主张品质与生活。该书几乎涉及到了法国文化中所有被认为最独特或最不可解的现象与本质:法国人独特的情爱观、法国人的电影品位和遗世独立的精神、法国城市对艺术的态度、咖啡馆在法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人对世俗生活细节的热爱、法国不同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的来源、法国电影与绘画的一脉相承等等,这些现象与本质被文中一部部精彩的法国电影透露着、解读着,在作者活泼的讲述中,我们看到旅游、风俗、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时事等诸方面与法国电影进行了链接,我们倾听电影及其故事的同时,也体味到法国文化之趣味,以致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电影这种伟大的艺术必然会起源于法国,书中文字更呈现出作者对法国的生活哲学、爱情哲学、对艺术和人性的态度等的独到解读,令人会心和回味。
《去波斯湾看海》孟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28.00元
该书是知名作家、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的最新文化随笔集,内容涉及当代的一些书及文化现象,另有对旅行中所遇到见到的一些文化对象的思考。作者观点独到,文字清新,表达节省精到,读了不仅增广见闻,而且也可以领略作者本人的审美情趣、阅读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