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非小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扛起了人文主义的旗帜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至1974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知青》、《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梁晓声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年1月版/38.00元
  ○逍遥(书评人)

  犀利的批评、纵横捭阖的论断,梁晓声驰骋时代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但贯穿始终不变的是其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直指人心的思想力量以及高扬的人文主义旗帜。

  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已经成为一个青年作家,他创作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知青题材文学作品,引起巨大轰动。在他的笔下,书中的主人公在严酷、艰难的环境里,奋斗、拼搏、开拓,信仰坚定,理想高昂,绝不向命运屈服,显现了“68一代”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杂糅的雄浑气质。这也是理想主义者梁晓声内心的写照。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作《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的梁晓声,对国家社会依然充满拳拳之心,依然具有浓烈的理想主义风格,同时,爱之深,责之切,他对当代资产者阶层、“买办”者阶层、中产者阶层、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黑社会”等社会阶层进行了冷酷的不留情面的分析,对社会上蔓延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分明已经不是浪漫主义的,而是批判现实主义的。2002年之后的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成为中文系文学教授。作家已过知天命之年,阅尽人间无数。

  十年后,2015年1月,梁晓声推出新作《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其主体是其近十余年的散文和杂文创作。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他直面社会现实,反思文化传统,剖析国民性格,倡导公平正义。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作家梁晓声十多年来的思想精华,展示了梁晓声作为平民代表、人生导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刻思考和真诚言说。

  这时的梁晓声,扛起的是人文主义大旗。在我看来,梁晓声从来没有真正地告别理想主义,他文章中的家国情怀仍然激荡人心。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文学创作的著名作家,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已经内化在他的思考与写作之中。近十年来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分化成各种阶层和族群,价值多元,人生各异。面对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复杂和多变,理想主义的批判尺度,的确不能胜任。此时作家运用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简言之,人类文明之初,人文主义便相伴而生。中国早期经典《易传》中就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文,有文化,并能推广传播,并能化人类。在我看来,梁晓声的人文主义,至少是包含理想主义的。梁晓声正是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像一个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走来的士,像一个从文艺复兴时代走来的学者。他谈论社会、民生、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言语之间颇多感慨,笔端亦深蘸感情。这是只有文艺复兴时代或前现代才具有的宽博知识领域的通人才能做的事情,现代社会相当少见,更多的是专注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阅读该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当代人文主义者殷殷的深情、犀利的批评,纵横捭阖的论断、他驰骋时代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但贯穿始终不变的,是作家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是作家直指人心的思想力量,是作家告别理想主义之后,高扬的人文主义旗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众出版
   第03版:教育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业出版
   第06版:书业O2O
   第07版:民营与网销市场
   第08版:60年·20年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非小说
   第15版:书评·综合
   第16版:书评·综合
哲学家的智慧灵光
《另一片海》:地中海变局之见证书
编辑荐书
他扛起了人文主义的旗帜
寻觅大师真精神
王蒙新作再次聚焦传统文化
中国图书商报非小说14他扛起了人文主义的旗帜 2015-02-27 2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