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琳
赵丽宏是诗人,是散文家,也是作品被收录到课本里最多的老作家之一。《树孩》是他以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书写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用童话的笔触构筑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与他的前三部小说截然不同的故事。对比之前出版的《童年河》《渔童》《黑木头》这些基于作者现实生活的儿童文学小说,赵丽宏这一次讲述了一个没有特指年代也没有特指背景的故事。
翻开《树孩》,开篇有这样一句话:“世间万物皆有灵。”不论是大小读者,读完对生命都会有新的感悟。故事的主角是一块木头,甚至只是黄杨树上的一小段。一场山火之后,劫后余生的黄杨树残骸在经历了雕刻家的化腐朽为神奇后,变成了一个可爱模样的小男孩,成为了一件鲜活的木雕艺术品。从此,被烧焦的百年黄杨树变成了“树孩”,他遇到了木雕商店,遇到了白发奶奶,遇到了急流洪水,遇到了老槐树……开启了一段在人世间的奇幻之旅。
依托于自己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和观察,这本书的每一个情节都映衬了作者笃定的信念:世间的任何生命都跟人一样是有感情、有感知的,世间的生命也都是相互关联的。树孩就是这个信念的缩影——被雕刻的黄杨木忍受着刀刻,有恐惧也有快乐;被卖给木雕商店而不得不面临分别的时候,他也会因为伤心难过而流泪;回归大地,历经洪水、秋风、寒冬、绝境……最终,树孩迎来了重生。从诞生到归宿到再生,字里行间,读者是在阅读一个幻想故事,也是跟生生不息的世界对话。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其间却不难发现作者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真切的观察。赵丽宏一向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他的诗和散文常常包含着对大自然的深爱和对人间情感的体悟,其中大多都是写实的,写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个人经历。在一次关于《树孩》的座谈中,赵丽宏提到了自己经历的真实故事——18岁时,家门口那棵像亲密朋友一样的合欢树被砍伐做成了扁担。赵丽宏说:“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的朋友被‘杀’掉了,而被砍后在断面上生长出的枝叶就像它的眼泪和血液。”
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但前提是绝不能脱离作者真诚的笔触。在如今的碎片化阅读时代,有些给孩子阅读的作品也被悄悄披上了“媚俗”糖衣。孩子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他们读什么,或者以说教的姿态自作聪明地替孩子做阅读选择,这些方式或许都不是明智的出路。给孩子阅读的作品应该是真诚的,作者、文字、故事、情感,每一个元素都需要真诚。这本小说最真诚的地方,是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和单纯的故事形态讲述了关于生命的思考,孩子能读,大人也能读。或许这种真诚不一定能像快餐阅读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也不一定有同一时代特有的“写作腔调”,但却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温暖的底色,点亮他们今后的人生。
回归孩子的视角,没有一丝装腔作势和故作童真,作为一名儿童文学小说,这样的真诚也是《树孩》带来的一种力量,让孩子在阅读中懂得爱与勇气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