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优案推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教育科学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中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科学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中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好新时代教材出版
教科社总编辑郑豪杰(前排左四)、副总编辑孙袁华(前排右三)与《科学》教材研发团队合影
科学家团队深度参与教材研发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研讨会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沈 西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作为教育部部属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始终按照国家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在教材的编写、出版、培训等工作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深入钻研如何在实践中把这一任务具体化、落实到学科教学内容中。教科社基础教育教材中心的编辑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这一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所有工作,细致思考,深入钻研,在每个学科教材中具体落实”,教科社基础教育教材中心主任刘灿如是说。

  以科研为引领,打造一流教材

  2001年国家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把握机遇,第一时间抽调一批具有课程教材背景的业务骨干,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举全社之力做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教科社坚持打造一流教材的理念,组织编写、出版的课标教材共有17个品种先后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教科社成为最早参与新课标教材建设的出版社之一,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教材研发中,我们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优势,体现在始终以科研为引领,促进教材的可持续发展。”刘灿介绍了团队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注重科研引领的实际做法。基础教育教材中心在教材编写和修订中以科研带动编写,注重吸收中国教科院和全国各地多年的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在教材实验中,各科的实验都以科研课题的形式进行,将科研课题与实验区教师、教研员的教材实验联系起来,保证了教材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使教师通过课改真正参与到高层次的教育科研中来,并从中得到提升。例如,围绕科学学科联合南京大学教育系开展了针对科学教师素质的课题研究,为摸清全国科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在全国21个省、市做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对科学教师素养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对于教师的科学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受到广大实验区教师的欢迎。结合教材实验,积极申报立项“基础教育教科书制度、评价和使用研究”“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团结学科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参与教材研发,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材出版专家联系,通过学术交流吸收优秀成果,提升教材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写和科研力度,教科社依托中国教科院,成立了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把教材的编写、实验与科研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资源开发、教师培训、课程评优,研究中心的设立,进一步加大了教材研究力度,为教材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以人才为支撑,锻造高水平编研队伍

  在教材研发过程中,教科社注重教材研发和编辑队伍建设,确保专业品质。基础教育教材按照政治立场坚定、专业造诣精深、实践经验丰富等标准,建设“三结合”作者队伍。由学科知名专家、资深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编写团队,确保教材既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和最新课改理念,又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同时,打造专家型编辑队伍。坚持“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思路,建立起编辑人员立体化培养体系,包括编辑人员动态评估机制、新编辑导师制和教材编辑人员日常听课、回访、参与学术活动的鼓励机制等,锻炼出具有良好专业背景和出版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编辑队伍。

  据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介绍,科学教材编写组锲而不舍地努力建立浓厚的学习文化,要求作者必须认真阅读并研究国际科学教育的一流文献和主要著作,作者们深入阅读的有《科学究竟是什么》《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人是如何学习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等,这使整个团队能够共同完成从关注主题活动到关注科学概念、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一系列观念转变和提升。此外,大力搜集国外精品科学教材,第一时间学习和研究国外一流科学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经验,这些都为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材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力提升编辑团队素养,多年来,基础教育教材中心通过常态化的培训交流,不断提升编辑的科学素养,同时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教育专业机构、教材编写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建立了长期联系,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拓宽视野。专业精干的编辑团队成为教科版《科学》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探索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探索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在机制创新上下了大功夫,同时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刘灿介绍道。

  一是做好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密切追踪国家课程改革新动向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不断完善教材,做精做优;同时加强对教材在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监督、反馈,建立畅通的意见收集渠道,以教材试教试用、调研回访等为依托,听取用户意见,加强教材评价与使用研究,筑牢高品质教材的实践基础。

  二是做好教材培训。基础教育教材中心建立了充足的专家团队满足不同地区培训需求,并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教材培训新模式。2020年以来,科学教材培训均采用线上直播+远程培训形式举行,全国各地科学教师、教研员及关注科学教育的学者注册参会,直播观看量大,实现了包括边远地区的全面覆盖。更重要的是,培训内容聚焦,课例丰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思想的指引和实践的指导。

  三是加强专业团队人员补充。中心充分意识到科学家团队的重要性,2005年就陆续与科学家展开合作。例如通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的合作,吸纳优秀科学家深度参与教材的内容确定和活动设计、稿件审读、教学指导用书的编写等;2017年,中心还正式成立了由15位青年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家团队,使其深度参与《科学》及相关教材编写审读、数字化课程资源研发及教材和教师培训,并将他们的工作纳入整套运行工作机制。吸纳科学家团队深度参与教材建设,已成为中心探索提升教材质量和竞争力的一条新的道路。

  以出版融合为着力点,

  积极打造教材生态系统

  20年来,教科社以基础教育课标教材出版为核心,逐步形成了包含幼儿课程资源、专题教材、地方教材、中高职教材、高校教材及相关配套电子音像产品在内的较为合理完善的教材出版网,并立足新时代教材出版要求,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努力为教材使用区域提供系统的教育服务。立体化开发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资源,建设了教师教学用书、教师备课系统、同步助学读物、工具箱、图片库、一课e研网、微信公众号、教学平台等系列优质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完备、周到的教学服务。做好优质课评选、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试点开发多重资源整合的数字教材,开拓线上培训、线上课程等配套在线活动,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形成了具有鲜明教科特色的立体多元的教材生态系统,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下)(一年级上、下)教材分获基础教育优秀教材一、二等奖,这是教科社多年深耕教材出版的重要成果。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切实推动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教科社基础教育教材中心将对标国家对于教材出版的高标准、新要求,对标各级各类优秀教材,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强化教材出版的系统支撑,把教材出版工作做得更好。

  编写团队访谈

  我国课程改革已经走过20余年,根据现行的科学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怎样设计课程文本,把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可操作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科学知识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体现了教材编写团队的研发实力与发展方向。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二年级上、下)(一年级上、下)教材分别荣获基础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为此,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团队分享了编研经验。

  教科版《科学》教材亮点

  2017年新审定通过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色,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大单元的组织方式,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只有2个单元,每个单元下有6~7节课,也就是说孩子们要在一两个月内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地深入学习。这一特色既有利于孩子们深入对科学的理解,也是对他们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二是四个板块呈现方式。我们的教材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4个板块构成,这种教材呈现方式是我们在20年中反复摸索,特别是与一线教师深入沟通后,探索出的最易于教师理解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按照科学教学应有的逻辑开展教学,带领孩子们开展有效的科学实践。三是创设了“科学家这样做”专栏。从1~6年级,我们遴选了12位中外科学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贡献并将重点落在了他们是如何做研究的“做”字上,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科学家和理解科学。

  ——郁 波(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

  2021版新修订的科学课程标准即将颁布,科学课程的发展又站到了新的起点。新修订的科学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出了科学课程核心素养,体现素养导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成为本次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教科版《科学》教材以大单元的形式呈现,较好地体现了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的理念,加之教科版《科学》教材的呈现以4个板块的方式进行,体现了学习进阶的思想。教科版教材还设置了6个“技术与工程领域”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教学发展的方向。同时,教科版教材活动设计还体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特点,“科学家这样做”这个栏目很好地传承了科学精神。

  ——喻伯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教科版《科学》教材的主要有四点优势:一是团队优势——科学家团队、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科学家团队包含了青年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专家团队包含了大专院校的专家和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教师队伍包含名师和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二是实践优势,教材在建设过程中特别需要到地方试教、实践,由于教材在全国的覆盖面广,在全国各地都进行了试验,这种大范围的试教可以保证教材适切性。三是机制优势,我们既拥有优秀的团队,又有实践优势,需要做的是将这诸多要素进行组合,过程中就产生一种运行机制,比如,编写小组的互审,编辑审核,专家、科学家和一线教师的审读,实践反馈,这保证了良性的运转。四是文化优势,我们团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永不满足永不止步,在研究和探索中永葆青春。

  ——童海云(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科版教材在文本的呈现上围绕18个学科核心概念,设计了一些连贯的、相关的、综合的科学实践活动。教科版《科学》教材有大单元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为了完成核心概念建构的,而且用四个周期——聚焦、探索、研讨、拓展来实现学习机制和课堂教学的同步,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材的编者,我们深知教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就像自然界大多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一样,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编研也是一个思想、理论、实践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希望为学生科学课的学习和教师科学课的教学不仅仅提供一个作为支撑的脚手架,还能提供一个科学的、规范的蓝本。

  ——唐莲君(沈阳师范大学)

  教科版《科学》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持续探究、学以致用、高阶思维三个方面。得益于该教材多年来坚持的大单元结构设计特色,教材的编排按照科学概念的内在逻辑联系组织起一系列持续探究特色的科学实践活动,该教材中那些解决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项目化学习,把科学课程从单一的基于科学概念的学习引向了基于科学素养的学习。教科版教材还较好利用了“探索和研讨”活动进行包括批判性思维在内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六年级宇宙单元“八颗行星”一课,在探索环节有个建立行星位置模型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处理数据,怎样标记行星位置,很好地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清晰性、准确性的标准。

  ——朱映晖(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教材使用建议

  广大教师如果能理解教材内容所指向的多维教学目标,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就能够落实课程标准。当然,因为教材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层次水平的学习,也无法照顾全国各地的复杂情况,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所指向的目标要求、学生情况和当地的教学条件,在活动操作、活动材料、实施方法甚至探究活动的内容上做出调整和改进。总而言之,每位教师在教学前要读懂教材,教材是通过什么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教材又是为什么用这些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把课教好,把科学教好,做真正的儿童的科学。

  ——徐莹莹(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

  我们常说,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教材中具体活动的设置,严格遵守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进度,却没有理解设计这些活动和具体操作背后的理念,这就会导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够灵活,反而会觉得教学效果不好,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认为可以从几点来解决:第一,教师要从课标的内容理解教材的内容,因为教材的内容也是编者对课标的理解;第二,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第三,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不必过于纠结教材具体的问题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教材的理念和目标。

  ——舒 刚(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

  教材培训至关重要

  人的知识是有不同层次的,一般来说,核心概念知识(大概念知识)更容易转化为素养,因为核心素养是超过一般事实的观念和思想,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学生可以利用少量的核心概念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核心概念(大概念)需要统治性比较低的具体概念和典型事实作支撑,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类属学习的机会。大单元,即连续七八个相关课题组成一个单元的组织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连续、多次类属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单元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核心概念知识,学生获得核心概念知识后更有可能转化为核心素养,所以大单元教学是实现素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姜向阳(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教育研究院)

  如果过去说的更多的是“学生给了我们40分钟,我们给了学生什么”,现在说的最多的则是“学习有用的知识,让知识有用起来”。这里的知识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科学概念,而且包括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思维等。这么说,是因为教学给学生的不应只是让学生应付考试、得高分的东西,而要教授学生看懂世界的科学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适应个人的生活需要、个人的发展需要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意识到应该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势必会在生活中捕捉与孩子生活相联系的现象,并把它们引入课堂中,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情境教学的价值所在。

  ——尚秀芬(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组织教材培训的过程中,我使用频率较高的话题是,让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句话体现了两点理念:一是科学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思维,即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思维方式;二是科学学习要突出儿童主体,在学习进阶理论指导下,让儿童在恰当时间学习适当内容。

  ——王小梅(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荆谷学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专题/教材培训
   第03版:出版专题/教材培训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分销新视野/渠道百强
   第07版:分销新视野/渠道百强
   第08版:优案推介
   第09版:中版好书榜
   第10版:案例/年度畅销书解读
   第11版:出版报道/细分市场
   第12版:出版报道/细分市场
   第13版:间播直/访谈
   第14版:间播直/新作
   第15版: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第16版: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20版:行情报告
   第21版:业者论坛
   第22版:精品推荐
   第23版:精品推荐
   第24版:精品推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好新时代教材出版
中国图书商报优案推介08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好新时代教材出版 2021-11-30 2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