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赫尔加·乌勒曼(Helga Uhlemann,德国特斯洛芙出版社国际业务总监) □采访人:渠竞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赫尔加·乌勒曼负责特斯洛芙(Tessloff)国际业务28年,特斯洛芙是德语区市场少儿非虚构类图书领域知名出版商。除了将“什么是什么”系列(即“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版权推广到75个国家和地区,她还负责该系列的周边产品开发。
□请谈一下德国少儿科普书现在的出版状况。
■德国市场分析机构Media Control旗下的MC Metis 360°统计显示,2021年1~10月,少儿非虚构和少儿绘本销售较2019年同期增长16%。疫情期间孩子居家学习,带来德国少儿非虚构图书市场持续高涨。
□在德国,什么样的少儿科普书孩子最喜欢?
■基础性的科普书在德国非常受欢迎,如制作精良的知识概略类图书,可以让孩子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谱系去探索发现。恐龙、太空、动物、历史和科技现在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主题。用有趣的方式去讲解知识的非虚构类图书也非常受欢迎。图片和插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给孩子看的科普书有什么特点?你们社出版的“什么是什么”( WAS IST WAS)系列科普书为何如此受欢迎?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引入科学的概念非常重要。了解科学的相互联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这样孩子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知识是走向未来的引擎。孩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他们一直有问题要问,我们希望用简单的方式回答孩子的问题,通过图书为孩子打开新视野。我们的目标是让复杂的科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并且以适合孩子的方式来呈现。我们设计的图书都具有现代感,色彩丰富,有高品质的图片和文本,符合当下孩子日益增长的使用各种媒介的需求。知识不应是平淡乏味的,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去更多地了解。
我们已经出版“什么是什么”系列整整60年了!91%的8~11岁孩子和92%的8~11岁孩子的母亲都知道这个系列。对年轻人来说,这就意味着高品质和最新知识。家长、老师和年轻读者都非常信任这个品牌,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这个系列的陪伴中长大的。
□你们社如何发现优秀的科普书作者?
■我们的科普书作者大多都是科技记者以及科学家兼电视主持人,我们通过对媒体进行研究以及口口相传等方式发现这些作者。科普书作者必须有好的文笔,要能够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复杂的内容,创作的文字既要有科学的准确性,又要吸引人。
□许多科普书都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做支撑,你们社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除了找到科学类媒体记者来创作,我们还有一支非常有经验的编辑、绘本编辑和平面设计人员组成的团队。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也会针对某个主题进一步与专家密切合作。
□您认为,少儿科普书畅销的奥秘是什么?
■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主题,而且知道如何进行呈现,这样他们就会进入这个主题。
□你们社如何不断开发这个系列?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营销推广?
■我们60年前出版“什么是什么”系列时考虑到,应该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传播专家的科学知识,就出版了这套书。之后收到反馈,10岁以上孩子对自然科学类知识兴趣浓厚,我们出版了“什么是什么:自然科学很简单”(WAS IST WAS Natural Sciences Easy),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来又推出了面向小学生的“什么是什么:第一本读物”(WAS IST WAS First Reading)系列,该系列主要针对2年级学生,一上市也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读者和书店问我们能否为刚开始阅读的1年级学生出一套书,于是我们又出版了“什么是什么:简易版第一本读物”(WAS IST WAS First Reading Easy),每本书篇幅在48~64页,主题更集中,字号更大,增加了图片数量帮助理解文字,而且尽量使用简单的字词,希望小读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
在营销宣传方面,对书店来说,营销推广就是有高品质的书目、按照图书的特点进行很好的图书展示,张贴新书海报,还有装饰性物料,如我们为《什么是什么之海洋》一书制作了章鱼毛绒玩具。对消费者来说,要特制一个消费者书目,进行纸质和线上的广告宣传,并配合进行广播宣传。我们还与社媒有很多合作,并积极参与图书评奖。此外,我们还派发小礼物,如磁性书签、印有“什么是什么”标签的购物袋等。
20多年来,我们的网站wasistwas.de上发布了8000多篇文章,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科学讯息。而且多年来我们围绕“什么是什么”品牌授权开发了杂志、桌游、日历、音响系统等周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