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爱思唯尔以线上形式发布了《国际科学、技术和创新的数据和见解——全球20个城市的比较研究报告》。该报告由爱思唯尔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基于2016~202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合作编写,介绍了全球20个城市一些关键的科研、技术和创新指标。报告显示,欧洲和北美城市仍然是具有很强科研影响力的城市,但亚洲城市正在迎头赶上,成为科研数量上和影响力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报告发现,在这20个城市中,科研人员的数量在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和伦敦的科研人员数量最多,而深圳的科研人员数量增长幅度最大。在科研人员的产出方面,以人均发表量衡量,香港和莫斯科领先。在每名科研人员发表的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方面,香港也排名第一,其次是旧金山、波士顿和新加坡。
报告显示,短期交流科研人员群体是20个城市中最大的科研人员流动群体,并有可能成为增强科研群体协作性的驱动力。首尔、深圳、旧金山和大阪在人才引进方面表现出色,在20个城市中拥有最高的“流入”科研人员份额。而东京、巴黎和首尔的“外流”研究人员份额最高。传统的研究中心,如旧金山、波士顿、伦敦和纽约,以及新兴城市深圳中定居的科研人员群体的领域权重引用影响力指数(FWCI)最高,表明这些城市能够留住高影响力的人才。
从城市的科研竞争力来看,根据对科研产出的数量和学术影响的评估,北京、上海、伦敦、波士顿和纽约是论文总数领先的城市;深圳、莫斯科和上海的科研产出增长率领先。亚洲城市正在迅速追赶传统的欧美科技中心,2016~2020年FWCI增长的7个城市中,有5个为亚洲城市。(李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