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史料 学术化
~~~关键词 文化 博物馆 丝绸之路
~~~关键词 自然 乡愁 童年
~~~关键词 聊天 三国 历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文学文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史料 学术化
《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研究》吴秀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版/188.00元

  ○陈  洁 徐云燕 蒋三军

  中国当代文学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面向当代文学的研究也相伴而行,“当代”与“历史”看似存有矛盾冲突,过往诸多学者也对此观点纷纭,但以历史化和学术化的眼光去审视、评点与总结当代文学研究的面貌与发展走向,亦不失为一扇帮助当代人更为清晰直接了解当代文学的窗口,以及一条完成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必要路径。

  基于这种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的重要性,并关注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被忽视状态的问题,浙江大学中文系吴秀明教授在自身研究中始终持有学科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当代文学研究长远性发展的审视目光,将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史料问题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问题。吴秀明教授2021年10月主编出版的《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及其主要路径与方法”的突出性研究成果,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问题和路径给出了深刻阐释。

  吴秀明教授以“历史化”为角度切入,展开对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深入阐述与建设,作者强调的“历史化”,是将当代文学研究置于多元复杂的语境下,主要以文学批评或研究为评判对象,并有别于文学批评,而在历史与现实、思想与事实之间的一种学术化、学科化、规范化的充满张力的自主性学术活动。作者尤为关注文学史料这一在文学研究历史化中起到基础与支撑性作用的重要部分,并基于自身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对史料的整理辨析研究提出了别具一格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在考察当代文学历史化的本体构成及其相关谱系关系时,强调文学相对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文学文本研究时应被置于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中,这种研究视角也是研究与批评的区别之处,文学研究需要吸纳批评,但同时又需去超越仅仅是批评的视野和维度,当代文学研究和研究的历史化,始终需要密切贴合历史语境,结合感性与逻辑、推演与例证,关照整体性。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众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该书在强调社会、言情、武侠、历史等传统文类研究的同时,更将视野转向目前如火如荼的网络新形态文学,在一众为网络文学论证合法性与通俗文学性的探讨中,清晰指出网络文学的研究不可忽略对作为本体的网络文学本身的探讨。在论述中,更将史诗文体与网络文学相置一处去论证潜藏在文体背后所关联的文学性问题,如红色叙事文学在宏大叙述框架中的叙事模型与母题要素,《红旗谱》的家族仇杀和恩怨轮回等,这些在红色经典装饰下、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意识形态与文学性,看似与野蛮生长后的网络文学隔阂颇深,网络文学在现有研究目光下也距史诗性与文学性甚远,但其共通之处,或者说对于文学研究及其历史化所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去挖掘文学文本背后潜藏的叙事逻辑与集体无意识,从而能够形成一套具有通约性的文学评判标准,赋予时代之文学以整体性、经典化和“历史性”。

  吴秀明教授近年来在文学史与文学史料领域有着丰硕卓著的学术成果,出版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等选本与专著,在文学文献史料等问题上有着丰厚积累与前瞻见解,其学术研究从早期的历史小说研究,再转向文学史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历史”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和关键词,于文史之间问学亦一贯是作者的兴趣所在。作者将整个当代文学及文学的研究深度融汇,将70年时长的当代文学视作历史化的一个整体,深刻把握了其背后的演化逻辑与建构脉络,也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努力方向与未来走向提出了启示性意见,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长远发展以及当代文学学科确定性的建设有着中文人高度的使命感与坚定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视点
   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百强团队
   第06版:百强团队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行情报告
   第09版:作家访谈
   第10版:精品精荐
   第11版:精品精荐
   第12版:文创专题
探寻明清中外动物文化交流史
当代文学文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把3000多年的文物搬进这座“手中博物馆”
用充满乡愁的童年,礼赞自然与人的相契
三国这段历史还能聊出什么新花样?
中国图书商报精品精荐11当代文学文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2022-03-01 2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