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 华
如今,关于三国历史的书籍可谓多如牛毛并且千篇一律,似乎这段不长的历史早已被人们嚼烂了、榨尽了,在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挖掘了。
然而,就在这些司空见惯的俗套和窠臼中,《聊出来的三国》却突破窠臼、不落俗套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别样的三国。
正如作者锋云在序言中所说,对人们来说,聊天是件比吃饭、睡觉还频繁的日常行为。但是,聊天所能产生的影响,却远比吃饭、睡觉要大得多。
书中,作者通过对150余场三国关键聊天的梳理,让我们看到了聊天的巨大作用,窥知了一个“聊出来的三国”。
一则,创业蓝图是聊出来的。撇开早早预判天下三分的“隆中对”不说,实际上三国还有许多石破天惊的战略规划:袁绍创业初期有“横大河之北”的“河北策”,曹操创业初期有“规大河之南”的“河南策”,孙策有占领荆州、扬州的“荆扬策”,孙权有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的“榻上策”,……凡此种种,青年历史学者锋云甚至为我们梳理了这些战略规划在四个层次上的演变过程。
二则,战略同盟是聊出来的。虽然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但孙刘联盟的确是诸葛亮与孙权聊出来的;同样,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蜀汉,孙权在从关羽手中夺得荆州后,多次派使者前往曹魏,最终谈成了魏吴联盟;后来,诸葛亮主政蜀汉后,同样通过邓芝等人前往孙吴,双方又重新结成了同盟。
三则,地盘人马是聊出来的。通过聊天,袁绍不费一兵一卒从韩馥手中取得了冀州;通过聊天,刘表与荆襄豪族谈出了收服荆州的策略;通过聊天,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到了荆州;通过聊天,吕蒙轻松地骗取了零陵……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聊天,可以说就是“伐谋”和“伐交”的具体手段,进而也避免了“伐兵”的大费周章。
四则,俊杰奇才是聊出来的。与荀彧一聊,曹操就说他是自己的张良;与郭嘉一聊,曹操就认为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的就是这个人;与荀攸一聊,曹操就说“我和这个人谋划大事,天下就不用愁了”;与程昱一聊,曹操就告诉他“你一定会成为我的心腹”;与许褚一聊,曹操就直言“你是我的樊哙”。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是聊出来的,刘备、孙权同样如此。刘备与诸葛亮一聊就聊出个“隆中对”,孙权与鲁肃一聊就聊出个“榻上策”。看来,聊天的作用还真是大!
五则,生死气节是聊出来的。曹操派张辽与关羽聊天,结果这一聊不仅聊出了关羽对旧主刘备的深情厚谊,而且聊出了关羽的忠义千秋;公孙瓒与常山少年赵云聊,结果聊出来的不是赵云对自己的恭维,而是赵云“从仁政所在”的价值追求;张飞与巴郡太守严颜聊,结果聊出来的不是趋炎附势的“有降将军”,而是宁死不屈的“断头将军”。
六则,刚毅果决是聊出来的。与董卓聊天,袁绍一句“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让他毫无退路地走上了关东创业的征途;与程昱聊天,曹操一句“此诚丈夫之至辱也”,让他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坚毅前行;与手下聊天,刘备一句“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让他不仅坚守住了自己的初心,而且赢得了荆州的民心;与群臣聊天,孙权一句“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让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曹之路。
除了以上六则,聊出来的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可以拿起《聊出来的三国》,亲临聊天现场,观布局纵横,听奇计良谋,赞忠心赤胆,笑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