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华
纳兰性德是王国维、梁启超、徐志摩盛赞的词人,留存于世的300余篇词作中,“情”是贯穿始终的主题,“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赞誉有加:“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若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其情感之真切自然,表现之清新流利,不仅在清代词坛中独树一帜,在古典诗词中也是光彩夺目的存在。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纳兰明珠长子,清朝第一词人。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洲正黄旗。他天生富贵,衣食无忧;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善丹青,精骑射。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身一等侍卫。三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因伤寒与世长辞,生命如流星一样短暂而璀璨。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予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也很多。出淤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以荷花来比喻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本版《纳兰词》以徐乾学刻本《通志堂集》为底本,从汪刻本、娱园本等增补,收录全348首,参考《饮水诗词集》《草堂嗣响》等16种刻本综合校勘。全词插图多选取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经典画作(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开创者,他的绘画及艺术理论都对后世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因生子海亮(富尔敦)患病去世,年二十一岁。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而起,悲孤的《饮水词》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2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所以有许多士人食客都围绕在他身边。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不算开阔,但是由于他的诗词缘情而旖旎,词风清丽隽秀、幽婉顽艳,颇有南唐后主李煜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与影响力。作者生于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经历所构成的环境与背景的特殊性;个人才华超逸,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艺术风格的鲜明性以及纳兰性德又极是性情中人的本性,都促成了他的词作尽出佳品。《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清末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品一品纳兰容若的相思、思乡之情,盼能抚到一缕细腻飘逸的情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每一字,每一词,似都能望见那一位无论身处繁华或清冷,都孑然无尘的纳兰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