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实推进新时代医学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李国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表明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出版社自1954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科技出版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推动学科发展、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精品教材建设的重要使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支撑。

  一、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是目前教材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重大工程,意义重大,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事关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

  医学教育涉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专业多,课程多,我们在编写、修订各级各类课程教材时,做好整体设计,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解决好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程教材“进什么、怎么进、进到哪”的问题,做到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做好向教材内容转化,避免简单贴标签。同时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互有侧重,避免简单重复,形成合力,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实效。

  二、教材体现党和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

  《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做好教材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核心主线;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立场初心;必须大力推进教材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这是做好教材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教材建设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要把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建设全过程,各学科教材发挥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浸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

  四、教材融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材编写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教材建设的一个新创新点,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全过程,将价值塑造融入教材的字里行间,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教材思政,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医学教材要根据专业的课程特点,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教材建设,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医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为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医学教育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如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等。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还要培养能够适应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注重西医教育,还要加强中医药教育,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培养医疗服务提供者,还要培养能够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参与健康管理组织的保险专业人才等。医学教材建设必须紧跟趋势和方向,齐头并进,呈现中国特色。

  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守正创新

  教材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映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最新进展,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准确阐述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学术体系,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要坚持创新,体现学科特色,一方面创新教材话语体系,推动教学改革新成果、学科专业发展新成就进教材,另一方面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加快建设以数字教材为引领的新形态教材。

  七、把握数字化趋势,加速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教育出版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满足读者对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内容的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数字内容研发力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提升教材新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数字教材为引领,建设理念先进、规范性强、集成度高、适用性好的示范性新形态教材,构建灵活、开放、规范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数字教育资源出版平台,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教育出版的竞争力,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提高用户满意度;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趋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借助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渠道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实现精准营销,提高教育出版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关注新技术趋势,为教育出版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为教育出版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区块链技术可提高教育出版内容的可信度、安全性和透明度,为教育出版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等。

  八、医学教材为“新医科”建设服务

  新医科将统领未来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对现有专业建设提出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的新要求,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

  我们要围绕医学学科建设(特别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一流本科专业及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101计划”,战略性新兴领域,医学前沿领域和医学交叉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医学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等开展教材建设,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服务“新医科”建设。

  九、落实教材建设管理,打造经典传承教材

  教材建设必须落实“凡编必审”,要求教材编写人员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同意,强化政治和专业素养要求;编前落实教材编写修订规范,对内容、插图、案例、体例、版式、印制等各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把好编写源头关;严格教材审核,执行教材导向、结构、内容、版式、插图等全要素审核,严把政治关、学术关,重点审核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及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树立质量是出版物生命的意识,发扬工匠精神,运用新技术等,确保出版物编校质量;教材不断修订完善,及时充实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技术最新突破、学术研究最新进展等,及时淘汰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或难以修订的教材;对使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师生认可度高的优秀教材,组建老中青结合的建设梯队,创新编写理念,更新内容形态,培育和打造成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创新性的经典传承教材,提升经典教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开学季专刊/书单推荐
   第03版:开学季专刊/专题策划
   第04版:开学季专刊/广告
   第05版: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第06版:开学季专刊/专题策划
   第07版:出版报道
   第08版:开学季专刊/广告
   第09版: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第10版:综合
   第11版:世界出版
   第12版: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1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营销金案
   第1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出版文创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悦”读伴暑期 书香“领跑”开学季
扎实推进新时代医学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12扎实推进新时代医学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2024-09-06 2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