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6:书评/非小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版人首先应该是读书人
  “出版人”应是“文化人、职业文化人、文化商人,这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如果要对此再作进一步阐释的话, “文化人”更应作为“出版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成为“文化人”的第一要义则在于必须读书,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出版人首先应该是读书人。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收在这本集子中的篇什都是从笔者近10年也就是开始从事出版工作之余所写下的文字中挑选而出,所选之内容不外乎两类:即出版与读书,此外的一些文字则暂且置于一旁。而之所以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这10年正好也是笔者进入出版业工作后完整的10年,留下些相关文字,聊作一种自我纪念吧。

  至于以《“双面人”手记》作为这本集子的命名,既是与该书所涉的出版与读书两部分内容相吻合,更是我对“出版人”内涵的一种理解。2006年,我在有幸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奖”的荣誉时曾这样谈过自己对“出版人”内涵的理解:“文化人、职业文化人、文化商人,这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我心目中的出版人”。如果对此再作进一步阐释的话,我更愿意将“文化人”二字作为“出版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成为“文化人”的第一要义则在于他必须读书,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出版人首先应该是读书人,再退一步讲:我心目中所尊重的出版人必须是读书人。

  这样的理解在以前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也可以回望现代出版史上的那些成就卓越的出版大家,没有哪一位不是学富五车的读书人,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某一领域大师级的人物。然而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样的理解似乎正在被动摇,而作祟者就是那只所谓“看不见的手”——市场,以至于有人将出版人首先理解为一个商人,一个所谓懂经营懂市场的管理者,以至于现在确有一些读书甚少乃至不读书者堂而皇之地以“出版人”的身份在出版业内呼风唤雨。我完全不否认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人的商业属性,也完全承认现代出版人需要懂经营懂市场会管理,但这一切与读书与否并不构成替代关系,只不过是传统出版人的知识结构在现实面前所必须的一种拓展。而这样一种拓展更需要出版人多读书、读好书。很难设想一个读书甚少乃至不读书者如何懂经营懂市场会管理,也很难设想一个在自己的出版专业领域完全外行者凭什么去经营,要知道出版人经营的全部产品就是内容,是文化而不是一般的物质。因此,对读书甚少乃至不读书却依然在出版业内呼风唤雨的那些“出版人”,即便他们一时间也完全可能将出版业搅动得风生水起,我内心最多也只是承认他们的职业身份而怎么样也尊重不起来的。

  收到这本集子中的这些质一般量不多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多少也记录了自己对出版人内涵理解的点滴痕迹。作为出版人,你不能不研究出版的一般规律乃至特殊规律,不能不观察与思考业内现状及应对策略,收在“第一辑:出版人”题下的文字便属于这方面的内容。这些文字除少数为“命题作文”外,其余均系有感而发。由于写作时限前后跨越近10年,因此早期提出的一些问题现在实际已经解决或正在着手解决。现在我依然将这些“过时”的文字留存在这部集子里,一是为了“留此存照”,二则也可见出我国出版业在这10年中发展变革的一些轨迹。我一直认为,对出版规律的研究应该是一种理论与实务高度结合的研究,或者说应该是立足于实务,在大量实务包括案例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总结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坦率地说,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这种不够主要体现为理论与实务的脱节:从事专业研究者大都缺少实务的经验,其研究也就多少见出空泛,脱离实际的“玄思空谈”多,特别是缺乏类似MBA教学的那种对鲜活案例的解析,基本上不具可操作性;而从事出版实务者又多忙于事务,无暇对自己出版实务中以及整个行业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样的局面依本人的学识与阅历自然是无法改变的,但我愿意将自己在实务中的点滴观察与思考记录下来,或许也能为专业的研究提供一些一手的素材。作为出版人,你可以暂时不写作,但你不能不读书,收在“第二辑:读书人”题下的文字大抵便是笔者近10年读书的部分写照。现在的一些“出版人”几乎不读自己出版的产品,当然也更谈不上读自己同行出版的产品,以至于一个出版社的社长终审稿件这种再正常不过的职责居然都会引来一番诧异,仿佛出版社的社长不看稿才正常,才是经营者,才是会管理。坦率地说,这样的“出版人”是为我十分之不屑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屑,所以在从事出版管理事务时,尽管十分之繁琐,但我却时时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脱离业务实际,一定不能放弃读书,一定不做那种不看稿不读书却在那里夸夸其谈的所谓“出版人”。不仅要看稿,按捺不住时还要写上几句,既是既往职业惯性之使然,也算是从业的一种记录吧。这些文字大都不长,确有没太多时间之缘故,更是因为我一直希望我们能有一种直白的、坦诚的、简洁的、带读书人体温的书评,而不是那种绕来绕去的、貌似高深的、寡情的所谓评论。自己的这些文字大都是第一时间读书后的第一反应而非深思熟虑之作,这当然就有了个人的强烈局限,但话说回来,个人的第一直觉有时又是不无道理可言的,适当保留也未尝不可。

  “附录”的两则文字从文体到内容与这本集子都不怎么相干,之所以收录于此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深深的敬意与感激,潘旭澜老师这个人和《文艺报》这张报对我的成长与从业所起的作用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

  感谢母校出版社不嫌弃我的简陋与肤浅,感谢师兄贺圣遂社长能接纳这本集子的出版。作为同行,我当然知道这本集子的出版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效益。惟其如此,作为这则“自序”的结束,除了感谢二字,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表达了。

  (本文略有删节)

  《“双面人”手记》潘凯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32.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刊
   第CG02版:文化/人物
   第CG03版:文化/关注
   第CG04版:专版
   第CG05版:书评/小说
   第CG06版:书评/非小说
   第CG07版:书评/文史·童书
   第CG08版:专版
   第CM01版:中国传媒周刊
   第CM02版:中国传媒周刊/专题
   第CM03版:中国传媒周刊/市场
   第CM04版:中国传媒周刊/综合
发现美食就如同她当年“艳遇”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
编辑荐书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另一个重要身份
出版人首先应该是读书人
轻灵而厚重的女性故事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非小说CG06出版人首先应该是读书人 2010-10-19 2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