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7:书评/文史·童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听成长的声音
  ○曹文青(书评人)

  很多孩子正是从父母讲述或朗读中,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养成对书的热爱。最初的阅读,是从父母嘴里听到的有趣的歌谣和故事,是那些有着奇妙想象、美好语言和丰富情感的童话。孩子翘首听着绘声绘色的讲述时,是在用耳朵、用心灵阅读。从父母的讲述中,从那些美丽的图画和神秘的符号——文字中,孩子走进故事,走进一个更宏远的想象世界,他们对阅读产生了自然的亲和力,他们持有的是打开世界、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维护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时间和智慧的运用。亲子共读,就是一种“捷径”,既能陪伴孩子,又能获得共同成长的智慧。可是,许多父母,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却不舍得花时间。忙完工作忙家务,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能有多少呢?出版社为故事书配了光盘和磁带,电视台在晚间播映“睡前故事”,可是这些都无法替代爸爸妈妈亲切的声音和温暖的抚慰,无法替代亲子之间的倾听与对话,也无法在最初的成长中建立对阅读的依恋。

  童书市场眼花缭乱,如何“海选”?由21本原创童谣和故事编汇而成的《阅读树丛书》,倾注了爱和真诚,还有理性的思考和尊重——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成长。编者试图从兴趣、习惯、能力三个方面,分成三个级别,组合不同的阅读材料。“分级”不是“量尺子”,而是“照镜子”;不是对一群孩子的阅读水平排序、区分高低,而是对每个孩子的阶段性发展分别观察、对照。21本书是编者采摘的“果子”,而“学前儿童分级阅读能力培养”则是精心编制的“篮子”。这个丰富的“果篮”,不仅提供了亲子共读的阶梯式素材,而且帮助家长回归到心平气和的状态——“孩子,你慢慢来”。

  什么样的策略,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没商量”?与《阅读树丛书》配套的三册《阅读树家长指导手册》,每一册中都设置了“陪伴阅读”、“环境营造”、“时间选择”、“评估观察”等内容,让家长把握住阅读策略和方向的“浆”;在各个分册中循序渐进地提出“引发兴趣”、“主动提问”、“述说感受”、“复述故事”、“角色表演”、“创编故事”等阶段性方法,就像顺水放逐一艘平稳的小船,帮助孩子从亲子共读“摆渡”到自主阅读;针对每一册图画书设计的“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测一测”等栏目,让阅读最终成为甜蜜的航行、快乐的游戏和积极的对话。《阅读树家长指导手册》不仅帮助家庭营建“促进性的阅读环境”,而且帮助家长借助巧力、顺水推舟——“孩子,你自己来”。

  养育孩子,在阅读中成长,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教条。最好、最适宜的策略,不是来自书本里的预设,而是来自亲子间的倾听与表达,来自阅读实践中不断生成的鲜活体验。只要能够重返孩子的世界,理解、照应他们的需求——获得认知、表达情感、建树信念,每个父母都能成为自己孩子的养育专家。

  《阅读树家长指导手册》(1级/2级/3级)孙姝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19.80元(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刊
   第CG02版:文化/人物
   第CG03版:文化/关注
   第CG04版:专版
   第CG05版:书评/小说
   第CG06版:书评/非小说
   第CG07版:书评/文史·童书
   第CG08版:专版
   第CM01版:中国传媒周刊
   第CM02版:中国传媒周刊/专题
   第CM03版:中国传媒周刊/市场
   第CM04版:中国传媒周刊/综合
刘心武再推刘氏红学成果《红楼眼神》
德国人乌苇:我在中国生活了35年
穿过战争硝烟的寻爱之旅
倾听成长的声音
编辑荐书
俄罗斯百年激荡的历史
最后一代大师、百年知识分子的绝佳实录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文史·童书CG07倾听成长的声音 2010-10-19 2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